關于宇宙邊界的另類猜想,獨家理論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0-07-10 

  大家好,我是宆亓,關于宇宙有邊界嗎?宇宙邊界在哪里呢?我很早就想寫一篇文章來闡述了,今天便把自己的思考跟大家分享!

  在我們日常所接觸的、所認知的事物中,甚至是學習的知識中,始終認為,物體只要存在,就必然有其邊界!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沒錯,但是用來假想宇宙這個我們還無法了解的東西,顯然不夠,這里我提出一個新的解讀方式,那就是“狀態宇宙”。

  如何理解這個“狀態宇宙”呢?

  舉個例子,當我們還未了解空氣的時候,別人問“你的周圍有什么?”,你會回答“什么都沒有”,那這就是一個無的概念,實際上它真的無嗎?此類例子并不少見,比如熱、光、聲,只有在我們定義出了它的名稱,并可以證明它的存在之時,我們才了解它,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物質,所以,我們就思維定式了,我們會認為地球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地球在宇宙中,宇宙由物質組成,所以,宇宙有邊界,這樣的推理不無道理,可是起點卻是站在物質的基礎上,也許永遠也不可能去理解宇宙,譬如,我們作個假想,宇宙并不是物質呢?如果宇宙并不是物質,那么以物質為基礎形成的理論,對理解它來說將毫無意義。

  我這里提出另一種方向,與冷熱、光暗這些可以直接感知的東西不一樣,它屬于構造類的詞語,是為了更好理解事物而創造出的輔助名詞,如大小、虛實、動靜等,按照我前面所說的,有時我們所理解的無并非真的無,同理,我們也可以說,有時我們所說的有,并非真的有,就像很早以前的理論“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一樣”,事物都是人們去了解的,也許了解的并非就是真相,而我在此所說僅僅為個人思考出來的一種理解和猜想。

  說到這里,“狀態宇宙”一詞的含義呼之欲出,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以一種狀態形式存在,而非物質形態存在。

  可能有人無法理解狀態這種構架,實在是有些超出我們的三維想象了,但是,我們應該可以理解的是,事物是聯系的,我們現在想要了解宇宙,其實就是從宇宙本身內部去了解的,宇宙本身與宇宙內部本身的某些部分是存在極大聯系與相似性的,就像人的行動由大腦發出指令,而大腦的指令則由全身的神經元反饋而來,給出的信息是一致的,所以,要想了解宇宙,我們還得從已有的認知事物入手奇.聞.網。

  基于“狀態宇宙”一詞,我們可以設想:

  我們所處的宇宙邊緣是一種虛無狀態,穿過虛無我們會到達另外一個宇宙,好比兩個電子之間的電荷一樣,宇宙邊緣這種虛無是相對的無,當無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另一個方向的有,我們生活在宇宙中就好比電荷存在在某個電子中一樣,我們所在的空間實際上是處于真有的狀態當中,也就是相對于我們自身,可以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在此稱為“真有”而兩個電子中心抵消的部分便可以稱為虛無,相對于虛無,我將再提出一個詞“真無”,虛無是因外界干擾而呈現的無的一種狀態,而真無則是真正意義上無的狀態。

  對于宇宙,我們無法了解的邊緣,我稱之為真無,真無與真有相互依托,但真無卻是不存在的,相對于真有,真無便是真有的邊界,同樣相對于真無,真有便是真無的邊界,所以我們所能理解的世界的邊界便是真無,真無的邊界便是我們的真有世界,是不是很難懂?再說得簡單一點,真無和真有都是兩個狀態,狀態是可以轉化的。

  我舉個例子,動和靜我們都能理解,動、靜就是兩個狀態,但我們為什么能理所應當的認為動、靜都存在呢?因為我們可以找參照來理解啊,對于上面的真有狀態我們好理解,真無狀態就難理解一些了,其實它們與動、靜一樣,可以用類似的方式理解。靜是一個絕對的理想的狀態,單純的靜,我們無法理解,而只有有了動,我們才能理解靜,但是動卻是個相對的概念,沒有靜,我們可以由動的快慢大小來理解動,動與靜既對立又依托,同樣的,宇宙中的真無與真有也是同樣的道理,真無是一個絕對的理想的狀態,只有特定的條件下我們才能理解它,但是由于我們本身生活在真有這個狀態下,所以,就像理解動一樣,我們可以根據真有的各種表現來理解真有,卻無法真正意義的去觸摸到真無,但不管如何,它就是存在的,和靜這個狀態一樣,無論你理解不理解它都在那里來源www.qiwen.tv。

推薦閱讀:宇宙的起源 人類何去何從

  其實,中國很早就提出了一個很適合用來支撐我這個設想的詞,那就是“陰陽”,有無、動靜,快慢,大小,好壞、相對與絕對等等皆屬于陰陽,無論是事物,還是非事物都存在一體兩面,相符相成,按照這種事物存在的方式,我幾乎可以肯定,宇宙的真無和真有兩種狀態是存在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2790
本文標題:關于宇宙邊界的另類猜想,獨家理論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