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神秘脈沖星: 忽明忽暗規律難尋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0-07-10 

  宇宙中神秘脈沖星忽明忽暗規律難尋在距我們光年之遙的天鵝座中,有一顆十分神秘的恒星。它的光芒時而閃爍、時而黯淡,變化規律可謂前所未見。這顆恒星的星在距我們光年之遙的天鵝座中,有一顆十分神秘的恒星。它的光芒時而閃爍、時而黯淡,變化規律可謂前所未見。

  這顆恒星的星光明暗變化毫無規律,說明有某樣東西會時不時地擋在它前面。天文學家于年首次發現這一奇怪現象,且從未在其它恒星上觀察到過,為此困惑不已。研究人員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如黑洞、彗星、星際云等等,但尚未達成共識。有一條假說尤其令人驚詫:這是由外星人引起的。

  恒星的亮度一度下降了你沒看錯,就是外星人。

  研究人員指出,也許某個先進的外星文明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比如利用恒星能量的發電場等,圍繞它們的恒星旋轉。當建筑物的一部分從恒星前經過時,就會使恒星的光芒黯淡下來奇+聞+網。

  若真是這樣,這么一座外星建筑將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你要是相信近幾年有關外星人的大新聞,也許會認為我們馬上就能找到確鑿的證據了。當然,這些新聞大多虛張聲勢。沒有任何科學家敢聲稱這顆名為便是外星人存在的證據。

  但科學家暫時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直到天文學家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它假說之前,“外星人的超級建筑”仍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解釋——雖然可能性極低。

  “即使對外星人假說不屑一顧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謎團確實很有吸引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杰森·萊特()指出。

推薦閱讀:十億年后人類居住的地球將被太陽吞沒

  圖為脈沖星概念圖

  這已經不是天文學家第一次用外星人解釋宇宙中的神秘現象了。年,天文學家喬絲琳·貝爾·伯奈爾()發現了一些高速無線電脈沖波。她將這些神秘信號稱作“”,即英文“小綠人()的首字母,以顯示它們也許是外星人發出的信號。但科學家很快意識到,這些信號其實來自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后又被稱作脈沖星。

  但和此前的“假警報”不同,此次的“外星人超級建筑”假說做出的預測更為具體。在年出版的小說《造星人》()中,作者奧拉夫·斯達普利登()預測,如果某個先進的外星文明急需能源,最終就需要從恒星獲取能量。為此,該文明需建造一座靠近恒星的建筑體。受此書啟發,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于年提出,在搜尋外星生命時應以這樣的建筑體為目標,也就是如今所說的戴森球注。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地外行星

  年輕的恒星周圍充滿塵埃和氣體

  年,天文學家盧克·阿諾德()提出,這樣的建筑體可能會產生閃爍不定的信號,就像星際間的莫斯代碼一樣,相當于宣告外星文明的存在。

  為探測這樣的信號,我們需要打造一臺敏感度極高、且有豐富的觀察恒星經驗的的望遠鏡。事實上,這樣的望遠鏡已經出現了。

  年發射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專門用來尋找圍繞其它恒星旋轉的行星。四年來,開普勒一直盯著拳頭那么大的一小片天空,尋找行星從恒星前穿過時、恒星光芒變得黯淡的瞬間。該望遠鏡已取得了累累碩果,目前已確認的顆行星中,有顆都是它的功勞。

  而萊特意識到,假若“外星超級建筑”真的存在,應當也能被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到。就在這時,他了解到了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恒星。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塔貝莎·博亞吉安()和同事們已經圍繞這顆恒星研究了多年時間。為此,這顆恒星又名“博亞吉安星”,有時也被稱作“塔比星”(塔貝莎的昵稱)。一群科學家在參與“行星獵人”()計劃時發現了這顆明暗不定的恒星,這隨后引起了博亞吉安的注意。有一次,這顆恒星的亮度足足驟降了說明一定有某個巨大的物體擋住了它發出的光學。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但就連它也只能使太陽亮度下降

  沒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對于科學家而言,越是新奇的東西就略令人激動,”博亞吉安表示,“但這也令人格外沮喪。”

  博亞吉安的團隊于年發表研究數據時,將這顆行星稱作“不斷變化的恒星”(),有些人還將其簡寫為“星”(你懂的)。他們提出,也許是一大群彗星導致其亮度下降。

  圖為一群彗星遮擋恒星的想象圖

  蓋亞任務正在測量十億顆附近恒星距太陽系的距離

  但博亞吉安給萊特看了數據之后,后者意識到,這顆恒星的亮度變化規律很符合“外星超級建筑”可能造成的情況。

  恒星亮度減弱本身并不稀奇。開普勒和其它望遠鏡發現過多顆存在驟亮和驟暗現象的恒星。例如,年輕的恒星周圍往往圍繞著一圈氣體和塵埃。這些物質便是恒星形成的原材料,可以阻擋光線。但博亞吉安星的古怪之處在于,它已經是一顆邁入中年的恒星了。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2871
本文標題:宇宙中神秘脈沖星: 忽明忽暗規律難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