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瘋狂構設巨型戴森球,包裹太陽充分利用輻射能源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0-07-10 

  戴森球是由科學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理論,這個理論就跟薛定諤的貓理論一樣瘋狂q.i.-.w.e.n.c.o.m。戴森球就是戴森的假設,他假設用一個巨型的球狀來攔截太陽的大部分輻射,然后人類充分的利用輻射能源。說能說這不是一個瘋狂的假設呢?一起來看看。

攔截太陽充分利用能源

  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戴森球的理論,在戴森眼里,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而恒星在地球的輻射大多數都被浪費,戴森球基本模型就是直徑2億KM,用來包裹恒星并且開采恒星。戴森要利用恒星的能源來補給地球。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的一種巨型人造結構設想,他認為人類必須要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包圍起來。要充分利用太陽的輻射能源,設想用戴森球攔截太陽的大部分輻射。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推薦閱讀:太陽系存在過的忒伊亞星球,撞擊地球形成現今的月球

  弗里曼•戴森并沒有從細節上敘述如何建立這樣一個龐大的結構,只是集中在能源收集上做了描述,弗里曼•戴森是第一個正式從學術上提出戴森球概念的學者。關于戴森球暫時還只是一個幻想的理論,人類還沒有能力去構建這樣一個龐大的結構來源www.qiwen.tv。

  戴森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副手,在當時,他射線一個足夠發達的文明通過建造一個有接收器和能量轉換期構成的球,就可以利用他們自己那顆恒星的全部能力輸出。戴森球的提出讓一些人相信外星球可能還存在我們文明先進很多的文明已經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甚至是整個星系團的能量,我們在宇宙深處看見的許多類型的能源中有些是這類過程的廢棄產品。

瘋狂的構想

  在20世紀60年代,戴森球被人們認為只是不切實際的理論結構,而在現在,環繞軌道衛星和太陽帆技術已經成為了實現戴森球的一小步了,但是要建造極其巨大的戴森球結構還是暫時無能為力的,其中的建造工藝以及數量龐大的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船是戴森球最大生產力的瓶頸。

  這一戴森球的變體經常以“戴森殼”為題在科幻小說中描述:一個獨特的堅固的環繞太陽的物質殼體。不像戴森云,這一結構將完全改變居于其中央的星體的光線發散,并且攔截住100%的恒星能量輸出。這樣一個結構將需要提供一個巨大無比的表面用于給予預想中的人類殖民者提供定居處,如果這一表面能夠提供這樣的條件的話。

  為了避免戴森球外殼體出現動力學應力作用,球體可能呈現離散式的分布并組成能量收集星座,附于了獨立運行的軌道,就如同舞會上的玻璃球形鏡面。對于高級外星文明而言,可通過太陽帆動力或者離子發動機進行戴森球星座的精確軌道定位。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3243
本文標題:人類瘋狂構設巨型戴森球,包裹太陽充分利用輻射能源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