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類只需要木頭就可以發展文明,后來到煤炭、可燃氣體再到太陽能,人類文明所需要的能源要求越來越高,地球這顆行星已經無法滿足人類文明進步所需,于是就有了戴森球的設想奇.聞.網。戴森球理論是將一顆恒星用人造材料包裹起來,然后源源不斷的吸收恒星的能力。
戴森球理論
戴森球理論,拿恒星當動力源
當地球不再能夠滿足人類發展所需的能量,那恒星便成為了未來可行的動力能源,戴森球就是這樣一個瘋狂的理論,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恒星并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奇_聞_網。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并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建造人工天體或一系列這樣的結構以便包圍太陽,便不斷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學家或科幻小說所提出,并冠以“戴森球”之名。這些后續的設想沒有僅僅在從太陽能收集站上止步-許多工程設計還包括建設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
戴森球將截獲太陽所有能量
地球這樣的行星,本身蘊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足以支撐其上的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而一個恒星-行星系統中,絕大部分能源——來自恒星的輻射——都被浪費掉了,目前我們太陽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大約 1/10^9。戴森認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只有這樣才可以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科學家發現外星戴森球
推薦閱讀: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幸神星,或成為第九大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道,KIC 8462852恒星系統位于1480光年之外,科學家在該系統中發現了奇怪的現象,一系列奇異的光波動現象無法用現有的理論進行解釋,因此有理論指出,這可能是我們發現的外星人星際工程的證據來自www.qiwen.tv。根據這個理論,當有一個巨大的物體通過恒星前方時,會導致恒星亮度發生微弱的改變,該方法也被用于發現系外行星,不過這次我們發現了不尋常的現象。暗示這可能是一個外星軌道建筑,運行在恒星周圍的軌道上(即所謂“戴森球”)。
KIC 8462852恒星系統距離我們1480光年,這個距離其實不算太遠,但我們目前的技術仍然無法抵達。開普勒望遠鏡從2009年開始就持續對目標恒星進行監視,尋找微弱的亮等變化,以此發現系外行星。這次公布的數據中,科學家發現了奇怪的地方,顯然這不是一顆行星,恒星光信號波動的現象暗示有一個較大的物體通過了恒星盤面,有可能是外星人的能量站,或者說是超級油井。
本文標題:人類恒星計劃戴森球理論,拿恒星當電池的瘋狂設想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