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5年7月新視野號飛躍冥王星以來,這位偉大的深空探索者給我們傳回了一幅幅關于這顆矮行星的驚人的照片,這使得人類首次近距離觀測這顆遙遠的星球。在其逐漸揭開冥王星神秘面紗的同時,也給我們拋出了一個個疑團。
近日,NASA的新視野號任務在冥王星的西半球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在冥王星表面遍布了一大塊類似于“咬痕”的區域。根據冥王星上的地質特征,NASA的研究人員猜測這片怪異的區域可能是由于升華形成的。升華實際上是一種簡單的物理過程,指的是物質由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他們推測,冥王星富含甲烷冰的表面升華后,露出了隱藏在其下的水冰層,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景象。
推薦閱讀:震驚!古女子避孕招數堪比酷刑 不敢相信!
左圖是這一怪異區域的高清圖,展現了一幅斑駁的景象,其中央是皮爾平原(Pirinitia),右上角是伊南娜窩斷層(Inanna Fossa),從此處向東延伸600千米便到了著名的由氮冰構成的史潑尼克平原(Sputnik Planum)的西部邊緣。右圖則是根據新視野號的拉爾夫/線性標準成像光譜陣列(LEISA)捕獲的數據合成的。該圖表明皮爾平原南部的高原山地擁有豐富的甲烷冰(圖中的紫色代表的就是甲烷冰),而皮爾平原則遍布著大量的水冰(圖中的藍色代表的就是水冰)來源qiwen.tv。科學家們推測這是由于甲烷冰的升華形成的,皮爾平原的甲烷冰升華后,露出了隱藏在其下面的水冰層。左圖中皮爾平原明暗相間,對照右圖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明亮的區域富含甲烷,這可能是因為甲烷冰尚未完全升華的緣故原文www.qiwen.tv。
值得一提的是,左圖是新視野號在2015年7月14日飛躍到距離冥王星表面最近前45分鐘拍攝到的高清圖,此時距離其表面大約33900千米。右圖的合成數據則由LEISA在距離冥王星表面約47000千米時收集而得。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3593
本文標題:什么在蠶食冥王星 揭露冥王星怪異表面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本文標題:什么在蠶食冥王星 揭露冥王星怪異表面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