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星(質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³)
水星中國古代稱為辰星推薦qiwen.tv。是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其主要由石質和鐵質構成,密度較高。自轉周期很長為58.65天,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水星在88個地球日里就能繞太陽一周,平均速度47.89千米,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無衛星環繞。它是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排列順序排名第一的行星。
水星在直徑上小于木衛三和土衛六,水星上的太陽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二倍半,太陽光比地球赤道的陽光還要強六倍。水星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非常高,可達到400℃以上。這樣熱的地方,就連錫和鉛都會熔化,何況水呢。 但背向太陽的一面,長期不見陽光,溫度非常低,達到-173℃,在這里也不可能有固態的水。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探測了水星,向地面發回5000多張照片。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環形山,還有輻射紋、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體。
推薦閱讀:人類還能否再活千年?霍金一語道出真相
二、金星 (質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 5.24 1.318cm³)
金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達到亮度最大。它日出稍前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有時黃昏后出現在西方天空,被稱為“長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時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恒星)還要亮14倍,猶如一顆耀眼的鉆石,于是古希臘人稱它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愛與美的女神,而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Venus)——美神。
三、地球 (質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它也經常被稱作世界。英語的地球Earth一詞來自于古英語及日耳曼語。地球已有44~46億歲,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轉,而地球以近24小時的周期自轉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繞太陽公轉。迪士尼有同名紀錄片。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60萬公里,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徑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四、火星 (質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中國則稱為“熒惑”。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干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本文標題: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地球是不可取代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