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驚!火星是如何從水球變成干旱星球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0-07-10 

  火星究竟長什么樣?據說火星之前是一顆水星,如今為何又會變成一個干旱的星球呢?美國宇航局火星軌道探測器對火星溝槽和平原區域進行了探測,將揭開火星從一顆水星變為干旱星球的過程。

  通過對火星碳酸鹽礦物的分析,最新的研究發現火星大氣失去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這一現象發生在數十億年前,最終火星變成今天這般模樣。

  火星上碳酸鹽中的碳是當前大氣中的兩倍之多

  美國宇航局火星軌道探測器對火星溝槽和平原區域進行了探測,科學家將揭開火星從一個水世界變為干旱星球的過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認為,如今火星上碳酸鹽中的碳是當前大氣中的兩倍之多。

  這些被困在碳酸鹽礦物中的碳來自火星大氣,一系列成功的火星任務中,科學家都希望發現原始火星大氣的劇變原因。到目前為止,火星上已經發現了最大的碳酸鹽沉積區域,面積至少相當于特拉華州的大小,可能接近亞利桑那州,這一地區被命名為尼利槽溝。

  在尼利槽溝中囤積了大量碳酸鹽礦床

  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克里斯托弗-愛德華茲發現,在尼利槽溝中囤積了大量碳酸鹽礦床,并試圖通過火星全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熱輻射光譜儀收集到的數據分析有多少碳被鎖定了。同時,愛德華茲還借助了火星奧德賽軌道器的觀測數據。

  在尼利槽溝中,科學家試圖了解火星大氣處于稠密時的狀態,如今的火星大氣已經非常稀薄,已不足以維持表面液態水。

  如果大氣密度增加,那么有可能維持住表面的河流,不過科學家還給出了另一種解釋,認為大量的大氣成分逃逸到外層空間,而不是封存在礦物質中。隨著火星大氣的變薄,寒冷逐漸統治了火星,大多數地區出現了雪和冰。

  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已經發現火星高層大氣存在丟失的現象,美國宇航局的MA VEN火星探測器則是專門研究火星高層大氣逃逸的飛船。

  雖然火星大氣逃逸也可能是失去大氣物質的原因之一,但最新的研究指出,火星大氣在其表面出現成熟的河谷網時期,就開始失去大部分的二氧化碳。

  火星高層大氣存在丟失

  “跟著水走”,一直是科學家探索其他世界的重要法則。依據人類現有的認知,在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幾乎就會有生命存在。

  然而,即使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我們仍不能期待那里有個“坐在搖椅上等著解答我們問題的老祖母”。美航天局指出,火星生命更有可能是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或許不會生活在最可能是液體水的附近。

推薦閱讀:衛星傳火星神秘環形石陣圖:或因地質活動

  格倫斯菲爾德說:“如果我是火星上的微生物,可能我會生活在更南或更北一點,生活在火星地表之下深處,那些地方有更多的淡水冰川。我們猜測有這樣的地方存在,我們確實也有一些證據。”

  星生命更有可能是微生物

  有的時候,最重要的信息恰恰通過最細微的事物傳遞。微生物就是一例qiwen.tv。極端環境將它們推向生命存活的邊緣,而或許只有它們有可能攜帶密鑰,堅守在另外的世界。

  從火星上有誰的猜測,到證實有水的存在,得出火星不是“干燥、貧瘠”星球的結論,科學界花費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獲得有力證據。然而人類對火星和宇宙的探索無疑仍長路漫漫。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3725
本文標題:令人震驚!火星是如何從水球變成干旱星球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