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物理學家竟研究得出黑洞或并不存在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0-07-10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報道,黑洞一直占據著公眾的想象,也是很多流行文化的主題,從好萊塢的大片,比如《星際迷航》便可見一斑來自qiwen.tv。

  它們是終極的未知——宇宙中最黑暗,最致密的天體,甚至連光線都無法逃脫。但似乎這還不夠神秘,就在近日,有科學家宣稱黑洞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通過將兩種看似相互沖突的理論進行融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物理學教授勞拉·莫西尼-霍頓(Laura Mersini-Houghton)從數學上證明黑洞可能從一開始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黑洞 在《星際迷航》便可見一斑

  這項發現不僅迫使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時空結構,甚至必須從新思考宇宙的起源問題。

  莫西尼-霍頓表示:“我自己到現在都仍然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已經研究了超過50年,而這項發現讓我們重新思考很多東西。”

  黑洞是在大質量恒星塌縮之后形成的 

推薦閱讀:曝光:采用電擊成功刪除人類大腦指定記憶

  數十年來,人們認為黑洞是在大質量恒星塌縮之后形成的——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恒星物質向內塌縮成為一個點。 

  想象一下將整個地球的質量壓縮稱一個核桃大小的情景吧。在這個點的周圍,存在一個區域稱作“事件邊界”。

  一旦穿越這一邊界就意味著你將永遠無法從中逃脫qiwen.tv。這是黑洞引力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區域,任何東西一旦進入這一區域就絕對無法逃脫。

  之所以黑洞會如此怪異,是因為在這里宇宙學的兩大理論發生了碰撞。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然而量子學說的基本理論認為宇宙中的任何信息都不會永遠消失。嘗試統一這兩大理論的努力導致了嚴重的混亂,被科學界稱作“信息丟失悖論”。

  嘗試統一這兩大理論的努力導致了嚴重的混亂,被科學界稱作“信息丟失悖論” 

  1974年,史蒂芬·霍金借助量子理論證明黑洞存在輻射。自那之后,科學家們在宇宙中已經開始觀測到一些似乎符合這一預期的現象,并據此在宇宙中找到越來越多的疑似黑洞目標。

  而現在,莫西尼-霍頓描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她和霍金兩人都同意恒星會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發生塌縮,并在此過程中產生霍金輻射。

   她證明了在向外發出輻射的同時,恒星同時也會損失質量

  然而,在莫西尼-霍頓的最新工作中,她證明了在向外發出輻射的同時,恒星同時也會損失質量。這樣一來恒星便將不再具備足夠的質量繼續塌縮,從而變成一個黑洞。

  在黑洞形成之前,垂死的恒星最后一次膨脹,隨后在劇烈的爆炸中死去。但黑洞永遠不會形成,也不會存在事件邊界。莫西尼-霍頓所要傳遞的信息非常明確:黑洞這種東西并不存在。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4427
本文標題:美物理學家竟研究得出黑洞或并不存在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