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國內知名航天專家聚首北京航天城,參加“太空邊緣觀光項目”總體設計方案研討會。中科院著名院士、原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研討會上指出:“該項目技術方案具備可行性,是實現太空觀光飛行中相對穩妥、安全、經濟的辦法。
同時,中國民營企業能和航天科研機構合作,敢于投資、開發航天項目是一件值得贊賞之事,也是未來航天大發展的趨勢。國家相關部門和科研單位應該鼓勵和支持民間太空旅游企業的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和科研單位應該鼓勵和支持民間太空旅游企業的發展”
該項目設計方案的研討與進一步實施標志著中國普通人的太空夢想拉開了帷幕,中國民間的太空觀光時代即將到來。
“太空邊緣觀光項目”采用氦氣球載人到達4萬米高的太空邊緣。
氦氣球載人到達4萬米高的太空邊緣。
“太空邊緣觀光項目”得到了多家中國航天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項目采用超級氦氣球攜帶載人觀光艙的飛行方式,乘員將到達99.85%大氣(4萬米高度)以外的太空邊緣。飛行期間,乘員可以在觀光艙內看到深穹的太空美景、1000多公里的地球弧線、蔚為壯觀的太空日出、太空日落景象,還可以體驗短暫的漂浮失重。
在巡航飛行中,乘員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環形山,可以尋找“嫦娥探測器”及“阿波羅登月”的著落點,甚至有機會觀測到紅閃、藍急流、日冕物質拋射等罕見景象。
五小時的飛行過程中,乘員在特制的增壓服和觀光艙雙重保護下,可以欣賞不同高度的特殊景色,還將完成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對于大多數普通中國人來說,這將是一次非凡的人生體驗。在巡航飛行中,乘員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環形山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的總設計方案合理,國內相關技術成熟、性能安全可靠,經過嚴格的設計和實施,具備可行性。
本項目開發成本相對較低,是普通人實現太空觀光的理想平臺,適合民營企業介入。同時,該飛行平臺還可以進行多種科學研究,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推薦閱讀:好奇號火星表面竟發現了“信號燈”
專門開發的增壓服同時包含了一款特制的降落傘
中國航天產業吸引民營企業介入,能給中國航天產業帶來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專家說表示:中國航天產業只有吸引廣大的民營企業介入,進行市場化的運作,真正實行軍民融合,才能給中國航天產業帶來突破性發展。負責本項目總體設計的技術方介紹:“我們為項目設計了觀光艙和特制的增壓服,能保證乘員的觀光效果和舒適性。
本文標題:不敢想:我國將開啟“民間太空游”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