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無遺策什么意思?算無遺策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算無遺策的意思是指計算精準,從來沒有出現過錯誤。這次成語的典故就發生在三國時期,姜維所說的一番話。其實姜維的各方面能力都不比諸葛亮差,所以姜維在北伐取得的成就也要比諸葛亮更加顯著,只是姜維一人之力也沒辦法扭轉天下局勢。這次講的算無遺策就發生在蜀國滅國以后,原本姜維想利用鐘會使蜀漢復國,但兩人最終也是走向了失敗,一起來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吧。

算無遺策什么意思?算無遺策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姜維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蜀漢景耀七年(公元263年),主人公是姜維和鐘會。原文如下:

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于擾攘,以見疑于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于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硃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于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

算無遺策什么意思?算無遺策典故出處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鐘會陰謀叛亂曹魏,姜維與他見面后便有所察覺,認為可以利用鐘會的叛亂恢復蜀漢,于是便假意對鐘會說道:“聽說您自從淮南開始就一直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司馬昭能夠成為晉王,獨掌朝綱,都是您的功勞。如今您平定了蜀國,威名舉國皆知,連老百姓都在盛贊您的功績,可是司馬昭卻必定會擔心您功高蓋主,莫非您會為了避禍而從此過著退隱的生活嗎?

從前韓信在楚漢相爭中沒有聽信讒言背叛劉邦,但還是被陳平所懷疑;大夫文種不聽范蠡的忠告退隱五湖,最終只能拔劍自刎,不明不白地死去。難道他們都是昏君與愚臣嗎?都不是,這是因為利害關系使得他們如此的。如今您大功已成,大德已顯,為什么不效仿陶朱公范蠡棄官而去,扁舟泛游,全功保身,或登上峨眉山嶺,跟隨古代仙人赤松子去云游四海呢?”

算無遺策什么意思?算無遺策典故出處介紹

鐘會回答道:“你說得太遠了吧?我不能這樣做。跟何況如今的形勢也沒有發展到這一步。”姜維又說:“除了剛才我說的退隱外,其他的方法都是您能想到和辦到的,就不用老夫再啰嗦了。”從此鐘會與姜維的感情越發友好親密。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姜維口中的“算無遺策”,意為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曹植《王仲宣誄》中的“算無遺策,畫無失理。”

算無遺策什么意思?算無遺策典故出處介紹

這個成語故事發生在蜀漢帝國被滅之后不久。當時的鐘會想要背叛曹魏自立為王,而姜維則是想利用鐘會的政治野心來達到幫助蜀漢復國的目的。姜維先是狂贊鐘會,然后假意用文種和韓信的例子建議鐘會退隱山林,以免遭受司馬昭的猜忌,實則是在試探鐘會的真實想法。

鐘會的回答也是老奸巨猾,毫無紕漏。此時,姜維終于忍不住又道出了自己的態度。所謂“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于老夫矣”,實則是姜維對鐘會表達的支持。對此,鐘會非常受用,與姜維的關系越發親密。

不過,令鐘會與姜維都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昭對于鐘會早有防范,早在滅蜀之戰開戰前就已經提前進行了一系列布置,此后鐘會與姜維發動的叛亂很快便被平息,鐘會與姜維最終都落得被殺的下場。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901
本文標題:算無遺策什么意思?算無遺策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