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刀山敢上,火海敢闖,這是人們用來比喻人世間的英雄精神和狀態的語句。而生活在云南省的傈僳族同胞卻真有此壯舉。居住在云南保山市騰沖縣、龍陵縣的傈僳族每到農歷二月初七便舉行驚險的刀桿節。刀桿節上,精壯的傈僳族漢子要“下火海” 、“上刀山”。 “下火海” 項目中,好漢們豪飲數杯后躍入灼熱的炭火之中開始表演。表演完畢,只見表演者無一人因高熱而受傷,一個個安然無恙。 “上刀山” 項目中,他們又一個個赤腳踏著鋒利的刀口,爬上高得叫人望而生畏的72層刀梯,然后,又從容地腳踩鋒利的刀刃,一臺臺次第而下,待平安落地時,他們一個個神情自若,皮肉無一損傷。而騰沖縣猴橋鎮的輪馬村的傈僳族姑娘們更是巾幗不讓須眉。2005年3月的一天,我親眼目睹了傈僳族姑娘們“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至今難以忘懷……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刀桿節的來龍去脈

陽春三月,當杜鵑花映紅山崗的時候,傈僳族的刀桿節也來到了。這一天,我來到了地處中緬邊境高黎貢山的云南省騰沖縣猴橋鎮的輪馬村,與居住在這里的傈僳族同胞們一起歡度傳統節日——刀桿節。

輪馬村,共有320戶人家。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七、初八這兩天都要舉行傳統的上刀山,下火海的古老活動。這個村子的男女老少以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的絕技而聞名于海內外。輪馬村的刀桿隊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經形成。那時,明朝的兵部尚書王驥率20萬大軍三征麓川大獲全勝,之后,為繼續鞏固邊防,他便在騰越司設下了8關9隘、36兵站、72哨卡。他自己就鎮守在位于邊關的輪馬村。他率領大軍一邊守邊關,一邊屯田發展農業生產……可誰知他的這番雄心壯志反被誣陷說是想謀反稱王,于是,一代忠臣被朝廷于農歷二月初八殺害。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鎮守輪馬時,王驥愛民如子,做了很多有益的好事。王驥被殺害后,當地的傈僳族同胞因崇拜他那種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也為感懷他的恩德,便開創出了英勇的“上刀山,下火海”的儀式來祭奠他。按王驥的受害時間二月初八午時三刻,傈僳族同胞推算出他被押赴刑場的時間應是二月初七的子時,于是就把二月初七午夜形象地說成是下火海,把二月初八午時三刻喻為上刀桿。紀念活動舉行時由村中的8名壯實的成年男子作為香通(選手,以下同)進行下火海,上刀山的表演,從此代代相傳……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據說,居住在云南省各地的傈僳族同胞們得知后,也紛紛前來輪馬村學習這一絕技。輪馬村的老香通們便把這一絕技傳授給了居住在怒江大峽谷的傈僳族,從而使之發揚光大,形成了有傈僳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人會“上刀山,下火海”的傳統。

火海里手足的舞蹈

到了午夜子時零分,我來到王驥廟里。只見8名香通跪在廟中神像前,一位老香通點香禱告,半柱香后,兩名年輕的香通輕輕站起,將1頭小耳朵豬、8只公雞和9只母雞拿到了神龕面前,由老香通宰殺后,用血漿染紅裝在籮筐中的720張符咒和甲馬。老香通用手指蘸了些酒灑在祭品上面,當祭品上飄起縷縷熱氣時,8名香通又一次面對神位跪在了地上。這時,老香通將一張符咒和一張甲馬插進勇士們的青布包頭里,同時輕輕一拍,勇士們便將頭往上一昂,眼中閃出一道堅毅的光芒。老香通將竹筒里的酒倒入碗里喂進勇士們的口中,勇士們長吼一聲,往空中奮力地躍起,努力地讓頭上的符咒和甲馬挨近神龕上的燭臺使其燃燒。這以后勇士們吼叫著沖向廟外坡地上早已燒得通紅的火炭堆,跳到里面開始手舞足蹈起來,他們有的用火炭洗臉;有的把燒紅的鐵鏈在身上纏來繞去;有的用腳掌往燒紅的鐵板上狠擦……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哎呀,這火海可是用麻櫟樹燒成的火炭堆,溫度極高呀!我被勇士的精神所震撼,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們在火堆中舞動,深深地被他們精彩的絕技驚呆了,以至于忘了端起像機拍攝,直到那堆火炭變成一堆白灰,我這才醒過神來……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上刀山像去山坡采鮮花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了上刀山的表演場地。只見姑娘、小伙子們已經從山上找來了4棵筆直而又高大的松樹和無數的藤索,老香通指揮著72個青壯年男女拿著72把砍刀到磨刀溝邊磨,砍刀必須磨得用一絲頭發放在刀口上一吹即斷,這樣的刀才能用來架刀山。

他們將兩棵青松接為一棵桿子,總共用4棵組成一副高達26米的刀桿。把72把砍刀刀口朝上綁上去,再用八條長藤將刀桿固定在地上。輪馬刀桿隊的刀桿一律為72把,喻72哨卡,每隔9把有一檔交叉鋼刀,共8組喻8關9隘,而2把鋼刀為一小組互相照應共36組,喻36個兵站,于是整架刀桿便形成一個天衣無縫的防御體系,一如當年王驥的邊防部隊。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老香通身背720張符咒和甲馬,口中念念有詞。8個下過火海的勇士圍著豎起的刀桿跳了一圈,在老香通的帶領下飛快地跑進神堂,跪在神位前,老香通點燃五柱線香,在每一個上刀桿的勇士頭上畫了數圈;喝過老香通遞過的水酒,勇士頭沖向刀桿,圍著刀桿跳起舞來。老香通飛快地奔到刀桿下的神位前,將燃盡的香灰撒向空中,這時正好是午時三刻。老香通便第一個站上香案,將潔凈的腳板抬起,向觀眾示意無任何保護措施,之后,他便雙手抓住刀刃,雙腳直踏刀刃,向上快速攀登上去。到達桿頂做了3個倒立動作后,他將上面早已插好的16桿彩旗向四面八方甩去,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們安居樂業,幸福平安。之后,8名刀桿勇士也在刀桿上輕松地表演了他們各自拿手的絕活。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快看,姑娘開始上刀山了。”突然,我身后的友人發出了一聲驚呼,我定神一看,只見一位長得很秀氣的姑娘走到了“刀山”前,回過頭來向四周的鄉親們揮了揮手,臉上一副自信的笑容,仿佛不是去“上刀山”,而是去山坡采摘鮮花的。姑娘轉過身子開始“上刀山”,她不是用手去扶梯子的兩側,而是用那嬌嫩的雙手握住了刀刃!我的心呀頓時也提到了嗓子眼上,不由屏息靜靜地看著,這時除了那清脆的牛角聲外,再無別的嘈雜聲。姑娘縱身一躍,光光的腳板就踏到了鋒利的刀刃上,手腳并用,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同時還表演了絕技:時而面對刀山一步步往上攀,時而背對刀山反攀,哦,她把腳騰空了,僅用雙手反扣刀刃吊在那兒了!一會兒,她又用腰部支撐在刀刃上,手腳都騰空了!在觀眾們的驚嘆聲中,她開始向頂峰沖刺了。攀到頂端,她將上面的16桿彩旗拋向四面八方,觀眾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爾后,她開始“下刀山”了,那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啊,不是還得用手、腳去對刀刃嗎?此時,站在梯子一側的小伙子開始“上刀山”了,一上一下中,他們不斷地表演著雙腳騰空、倒立等高難度的驚險動作……這令觀眾大飽眼福,我不停地按動快門,拍攝下了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老鄉們七嘴八舌地告訴我,村里會上刀桿下火海的男女青年共有20多人,他們組成了輪馬刀桿隊。1992年輪馬刀桿隊代表騰沖縣參加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引起轟動。之后,他們便被邀請到沈陽、西安、昆明等地演出。他們用純熟的技巧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的觀眾。現在,“下火海 、上刀山”已經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了。

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0190
本文標題:騰沖輪馬村傈僳族姑娘“上刀山下火海”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