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同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就是農歷的九月初九,因此重陽節在今年就是公歷的10月17日。不過“重陽”這個名字又是怎么來的呢?或許你會想到王重陽,這個人在歷史上的確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他與重陽節倒是沒有太大的關系。那么,重陽節究竟有什么來歷,在這一天又有怎樣的習俗,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1.重陽節的來歷
古人很重視“卜筮”,也就是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的一種預測,在這方面有一本非常權威的書《易經》,原本的《易經》一共有三本,即《連山》《歸藏》《周易》,但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就只剩一本《周易》。在《易經》當中,將數字“九”定位陽數,那么兩個九的相遇,即九月九日,自然就是“重陽”,也叫做“重九”。
“九”又是什么意思呢?在單個的數字當中,九是最大的,其他那些二位數三位數還不都是單個數字組合起來的,因此九就被賦予上了長久、長壽的含義。重陽節的歷史淵源非常久遠,大致開始于遠古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成型,西漢時期普及,唐代之后鼎盛。而且,重陽節還是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除夕、清明與中元。
2.重陽節的習俗
既然被賦予了長壽長久的含義,那么重陽節自然就與老人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這一天敬老必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項目。因為重陽節的時間正是秋意正濃的時候,所以,賞秋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過出門賞秋,自然要與家中的老人一起同行,一邊賞風景,一邊與家人交流溝通感情,在重視家庭觀念難道中國是很重要的。
還有另一個“登高”。這在很多古詩詞中有所表現,而登高的來源,一種是對于山川的崇拜,一種是避災,一種是“辭青”。山在古人看來是很神圣的,因此對山川非常崇拜又有敬畏之情,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流行起了登山祈福的習俗,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更是能令人賞心悅目,因此逐漸就流行起來。
3.重陽節怎么過
而說到重陽節該怎么過,除了前面所說的登高、賞秋景之外,吃一定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項目。這一天有重陽糕,不過因為制作方法比較隨意,所以并不明確。重陽糕比較講究的會制作成九層,上面還得有兩只羊,意味重陽(羊)。秋日菊花盛開,賞秋菊當然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并且菊花也象征著長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有了登高,還有插茱萸。茱萸是一種具有殺蟲消毒、逐寒祛風功能的植物,有很多分類,不過都是很有名的中藥。登高既然有避災的意味,那么佩戴茱萸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了。
祭祀,重陽節既然是四大祭祖節日之一,祭祀自然是不能少的。不過這種習俗并不會延伸到每個人身上,或許是那種比較講究的大家族會有這些祭祖的活動,那么你是否有過重陽祭祖的經歷呢?
本文標題:2018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怎么來的有什么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