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將搴旗什么意思?斬將搴旗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曹魏能順利滅蜀,鄧艾算是第一功臣,只是鄧艾的結局非常不值。鐘會選擇背叛曹魏,還將鄧艾給害死,期初司馬昭還準備好好賞賜鄧艾一番,但鐘會卻把鄧艾推向了火坑,還利用他不聽命令的舉動,把鄧艾塑造成了反叛一方。最后司馬昭無法容忍鄧艾的態度所以將他賜死,其實司馬昭并不了解鄧艾,鄧艾是司馬懿一首帶出來的人,他怎么可能被判自己的老師呢?“斬將搴旗”這個成語就和鄧艾還有司馬昭有關,一起來看看是什么故事吧。

斬將搴旗什么意思?斬將搴旗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相關人物為司馬昭和鄧艾。原文如下:

十二月,詔曰:“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系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云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勛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同年十二月,朝廷頒布詔書說:“鄧艾英勇奮戰,深入敵人腹地,拔取敵方戰旗,斬殺敵將,將兇惡的敵人懸首示眾,使僭號之帝俯首稱臣。多年來逃脫誅殺的罪魁,在一朝之內平定。出征之師沒有超過約定時間,平定巴蜀如風卷殘云。

斬將搴旗什么意思?斬將搴旗典故出處介紹

以前白起消滅強大的楚國,韓信擊敗勁敵越國,吳漢斬殺公孫子陽,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雖然都是戰功赫赫,但他們功勞與鄧艾相比,都大為遜色。現晉升鄧艾為太尉,增加食邑兩萬戶,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每人各增加食邑一千戶。”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這道詔書上所提到的“斬將搴旗”,意為拔取敵方戰旗,斬殺敵將。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吳子?料敵》中的“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斬將搴旗什么意思?斬將搴旗典故出處介紹

這則成語故事法正在公元263年的滅蜀之戰結束后。鄧艾在此戰中的戰功正如詔書中所言的那樣,可謂“斬將搴旗”,憑借一己之力滅亡了蜀漢帝國。為此,司馬昭通過傀儡皇帝曹奐頒布了這份詔書,對鄧艾加官進爵以示嘉獎和勉勵。這原本是一件喜事,可鄧艾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惹上了殺身之禍。

鄧艾收到這份詔書后,立即寫信給司馬昭,提出了自己對于治理蜀地的意見。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建議將后主劉禪留在蜀地,這引起了司馬昭的警覺。司馬昭隨即派監軍衛瓘轉告鄧艾,命其一切行動要事先報告,得到批準后方可實施,不可擅自做主,這就等于是在提醒并警告鄧艾。

斬將搴旗什么意思?斬將搴旗典故出處介紹

不過,鄧艾卻沒有意識到危險,又第二次寫信給司馬昭,繼續堅持自己的主張,并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自己的行為都是處于對國家利益著想。此舉令鐘會、胡烈、師篡等其他滅蜀將領都認為鄧艾的所作所為是叛逆之舉,紛紛上書舉報。司馬昭被激怒,隨即下令將鄧艾父子逮捕。一代名將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026
本文標題:斬將搴旗什么意思?斬將搴旗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