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不只是有開國皇帝劉秀,末期之后的三國紛爭,在東漢的歷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出彩的人物,比如投筆從戎的班超。班超的一家都是史學家,他的父親、兄長、妹妹,都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人物,然而班超卻并不愿意繼承父親的事業,偏偏要做出屬于自己的一切,他放棄眼前的一切,披上戰甲上了戰場,這也就是“投筆從戎”的來歷。
1.班超
班超,是西漢末期史學家班彪的幼子,班彪出身于一個顯貴和儒學之家,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班超自然也是耳濡目染。班超還有一個哥哥班固,一個妹妹班昭,一家人都是史學家,當然,班超還是不能算在內,因為他后來沒有繼續完成寫史的工作,他雖然博覽群書,有做史學家的底子,但是他還是跑出去打仗了,寫史的任務就交給了家里其他人。
后來的班超,離開了原本安靜的生活,跑到戰場上廝殺,他隨軍北征匈奴,出使西域。當時的漢朝周邊小國眾多,班超鎮守邊陲,朝廷擔心他難以支撐,想讓他回來,然而疏勒國、于闐都對班超十分不舍,班超決定繼續留下來,并且提出“以夷制夷”的辦法,得到皇帝的信賴。班昭在外數十年,老年之時越發思念家鄉,請求回朝,七十一歲時病逝。
2.投筆從戎
投筆從戎,就是班超從“文人”變身“武將”的一個過程。他雖然出身文人之家,但是并不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應該在這些抄抄寫寫之間度過。或許因為班超的確不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發展自己,哥哥班固曾經向漢明帝說到自己,于是班超被任命為蘭臺令史,掌管奏章和文書,但是沒多久,班超就因為一些小事情被免職。
或許班超是從這一類的事情當中看出,自己并不適合在書案中度過,或許是班超不甘心一輩子坐在書桌后面,他想要有一番自己的功業,認為人生就應該像西漢時期的傅介子、張騫那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投身軍旅報效國家,所以他也這么做了,他毅然丟下手中的筆,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一點點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價值。
3.班超的功績
班超出使西域,在那里三十多年的時間,他依靠自己的膽識智慧化解危機,的確也為漢朝與西域的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大貢獻,可以說在很多西域國家眼中,沒有班超就沒有他們的和平,而西域有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附漢朝,班超的人生理想終于就此實現,萬國封侯。
本文標題: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班超為何投筆從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