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功遂身退”同“功成身退”的意思相近,指達到一定成就后就退居二線,不在為官。實際上等真正做到了那個職位,往往是想獲得更高的成就和權利,就不存在隱退不隱退的說法了。但在古代,還是有人能做到功遂身退的,只是分為主動和被動。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典故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董卓入京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番作為激怒了天下民臣,朝中也有很多人對董卓的行為報以憤怒,雖無力阻止,但也要保證氣節還在。

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后漢書·蓋勛傳》,時間是在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主人公名叫蓋勛。原文如下:

勛時與宗正劉虞、佐軍校尉袁紹同典禁兵。勛謂虞、紹曰:“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于左右耳。若共并力誅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興漢室,功遂身退,豈不快乎!”虞、紹亦素有謀,因相連結,未及發,而司隸校尉張溫舉勛為京兆尹。帝方欲延接勛,而蹇碩等心憚之,并勸從溫奏,遂拜京兆尹。

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典故出處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時,蓋勛與宗正劉虞、佐軍校尉袁紹共同掌管皇帝的禁軍。蓋勛對劉虞和袁紹說:“我幾次見到皇上,發現皇上非常聰明,只不過受到宦官們的蒙蔽。如果我們能聯合起來鏟除這些奸賊,然后征召、選拔才智杰出的人,共同復興漢室,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就退隱不再為官,這豈不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

劉虞和袁紹一直以來也有與蓋勛相同的考慮,因此相互聯合交結。不過還沒來得及動手,司隸校尉張溫就舉薦蓋勛為京兆尹。漢靈帝原本想召見蓋勛,蹇碩等人非常懼怕,都勸漢靈帝批準張溫的奏請,于是蓋勛改任京兆尹。

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蓋勛口中的“功遂身退”,意為功成名就之后退隱不再為官。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老子》中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蓋勛與皇甫嵩一樣是漢末名將,曾經浴血西北,為穩定西北局勢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深得朝臣敬重。此外,蓋勛為人正直,對于漢靈帝寵信宦官非常擔憂。據《后漢書·蓋勛傳》記載,蓋勛曾經當著宦官蹇碩的面在漢靈帝面前指責宦官專權,令蹇碩非常忌憚。因此這才有了后來蹇碩等人極力慫恿漢靈帝將蓋勛由手握進軍的將領改任京兆尹之事。

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典故出處介紹

這里附帶說一句,蓋勛對于董卓圖謀控制漢末朝廷的野心早有防備,曾經建議皇甫嵩鏟除董卓。如果不是皇甫嵩膽小怕事不敢行動,董卓的陰謀將難以得逞。董卓專權時期,仍對蓋勛充滿戒心,并裹挾蓋勛來到長安。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蓋勛病發而亡,臨終前留下遺囑,死后不準家人接受董卓的任何禮物。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249
本文標題: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