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看名字可能以為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紀錄片,實際上里面的主角是各種各樣的動物。和動物有關的紀錄片數不勝數,但《王朝》的出現,還是震撼到了觀眾們的眼球和內心。《王朝》是以單元劇的模式,一集講述一種動物,向觀眾們展示同種動物之間的交際圈,究竟會發生哪些和人類相同的行為。權利、爭斗、友情、家庭、背叛等在人類生活中不斷重復出現的東西,原來在其他動物身上也能看到,這正是這部紀錄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不久之前,《獅子王》真人(動物)版的預告片上線,無數人都再次被動物版的《哈姆雷特》所打動。
無獨有偶,幾天后,另外一部充滿了莎翁戲劇色彩的動物題材影片上線,并在豆瓣拿到了9.6分的成績——
這就是BBC曾拍出過《地球脈動》的紀錄片團隊最新帶來的《王朝》。
關于這部只有五集、故事性極強的紀錄片,制片人邁克·岡頓這樣來描述《王朝》:
《王朝》的故事主題涉及家族、領袖和英雄,這是史上最具戲劇性和最激烈的同類故事之一。片中記錄了許許多多富有戲劇張力的瞬間,這些瞬間又構成了真實的世界。
很早之前我曾說過:“如果《王朝》的拍攝計劃成功了,最后與觀眾們見面的將是一部真正的莎士比亞戲劇。”
因為它本身就是如此!母女不和,姐妹反目,家族斗爭……所幸,我們最終成功地拍出了我們想要的作品。我希望這部紀錄片能讓人類重新考慮我們與大自然的關系。
的確,他們成功了,無數觀眾們從動物的世界里看到了超越電影劇本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跨越物種的共通情感。
首領:壯士暮年
這一集的主角是一個叫做戴維的成年、或者說就要步入暮年的雄性黑猩猩。
他做整個族群的首領已經有了一些年頭,時間給了他經驗、智慧和傷疤,帶走了他的體力和戰斗力。
面對虎視眈眈的奪權者,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首領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尋求結盟以鞏固自己的勢力。
戴維的腳趾反復捻動,眼神看向遠方,像是運籌帷幄的黑幫教父,在思考如何制衡內部,保住自己的地位。
壯士暮年,他曾經的輝煌就像是籠罩在他身上的一層空殼,看似堅不可摧,實則一碰就碎。
戴維小心翼翼地用這個空殼維持著首領的威儀,而年輕的后輩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打破它。
這一天終于來了,奪權者們一擁而上,打敗了體力不支的戴維,而戴維的同盟卻沒有出現。
戴維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他的伴侶帶著幼崽過來溫情地舔舐他的傷口,最終卻不得不為了生存,棄他而去。
曾經不可一世的部落首領被打落在地,整個族群都拋棄了他,仿佛由大自然編纂的殘酷史詩就應該到此終結。
然而戴維還沒有放棄自己。他帶著一身狼狽艱難地爬起來,尋找能夠維生的食物。活下去,才有未來。
經過了一周的休養生息,基本康復了的戴維回歸了棄他而去的族群。這次事件給他的教訓讓他更加小心翼翼地維持著昔日首領的空殼,虛張聲勢地完成了“王者歸來”的劇情。
并且尋找了因為年邁而不會對他構成威脅的雄性黑猩猩們,結成了更加穩固的利益共同體。
當然,這其中不包括之前背叛了他的盟友。
戴維最后的鏡頭是又捻著腳趾,眼睛望向了茫茫草原。
如果是一部小說或者電影,可能會選擇在這里收尾,這一集的內容也在此戛然而止。
但是大自然的爭斗永遠沒有盡頭,下一次戴維還能保住他的首領之位嗎?誰也不知道。
生存:抱團取暖
早年的《帝企鵝日記》讓很多人知道了帝企鵝爸爸在冰面上獨自孵蛋的艱辛,但是《王朝》對于帝企鵝的記錄卻不止于此。
它提供給了觀眾們另外一個視角,讓我們感受到了冰天雪地凜凜寒風中,屬于一個族群的力量。
雌性帝們企鵝生下蛋后,就不得不啟程踏上了覓食之旅。而數以百計的雄性帝企鵝則要留在冰面上一邊孵蛋,一邊挨過長達數月的漫漫嚴冬。
接下來的幾個月,它們要在滴米未進的情況下熬到讓自己的孩子破殼出生,至于能不能挺過去,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結局。
想要對抗暴風雪,抱團取暖是最好的選擇。整個冰面上的帝企鵝們自發聚攏在了一起,挨挨擠擠地組成了一堵厚實的墻。
“抱團取暖”在這里有了更實際也更深刻的意義——
極端環境下的互助,讓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得到了保障。
大自然中團結合作的例子并不少見,你也許看過螞蟻們的眾志成城,但是當你看到地平線之上,帝企鵝們黑壓壓地擠在一起,用肉身為自己的孩子和整個族群抵擋著肆虐的風雪,還是忍不住會動容。
當然,觸動人心的不只是大場面,當雌性帝企鵝終于回到冰面,得以和歷經了生死考驗的配偶重聚,它們閉上眼睛,用圓圓的肚子靠在一起,享受著難得的溫存。
在這個高光時刻,你也許看到的不再是互相溫暖,還是包含著親情與愛情的撫慰,和劫后余生的幸福感嘆。
而當小帝企鵝長大,在父母雙雙離開覓食的時候,它們也學會了親熱地蹭在一起,共同抵抗著第一個沒有父母庇護的風雪夜,仿佛是茫茫天地間的又一場輪回。
更迭:血脈相連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雜色狼都是一個陌生的物種。
這種動物長相不同于我們所熟悉的大多數狼,它們生活在非洲,體型嬌小,面目不可愛,除了圓圓的耳朵以外,和鬣狗長得非常類似。放在動畫片里就是一個標準的反派長相,然而雜色狼卻是極度重視親族和自己族群的一種動物。
這一集的女主角泰特同樣是一個年長的族群首領,不過相比單純的首領,它更像是一個操心勞力的大家長,竭力維持著一大家子的生計。
泰特的大女兒黑尖已經獨立出去成為了另一個族群的首領,一般女兒不會主動襲擊自己的媽媽的領地,不過由于人類活動占據了黑尖的領地,為了自己族群的生存,黑尖不得不把矛頭指向自己的母親。
黑尖率領族群向泰特發起進攻,并很快占據了上風。年邁的泰特被迫拖家帶口地向有獅子出沒的危險領地進發。
新的領地沒有什么它們熟悉的獵物,唯一有希望捕獲的是體重兩倍于雜色狼并且牙尖嘴利的猿猴——的幼崽,前提是要承受成年猿猴的攻擊并成功金蟬脫殼,但是沒有太多選擇的泰特只能鋌而走險。
最終,傷痕累累的泰特還是為自己的族群捕獲到了食物,這個時候又傳來了新的噩耗,族群里泰特的女兒在捕獵中跌斷了自己的腿。
跌斷腿這件事對于大多數野生動物來說都意味著死亡——因為族群里的其他動物會毫不猶豫地棄它而去——但是在雜色狼的族群里,其他成員會照顧病號、提供食物直到它痊愈,這也就意味著泰特身上又多了一重重擔。
而一路驅趕泰特的黑尖這邊也并不順利,在進入了獅子的領地之后,它出生不久的幼崽由于跟不上大部隊的步伐,黑尖只能在一次鬣狗突然發起的伏擊中,目睹自己的孩子被幾只鬣狗大快朵頤。
這個紀錄片的鏡頭中出現過很多個回首,有的是妻子作別丈夫,有的是母親放棄孩子,在那一刻,你仿佛透過攝影機看到了它們瞳孔中真實的悲傷與不舍。
當夜,一群疲憊的雜色狼在黑暗中列成一隊,沉默地行進著,像是在哀悼那個短暫的生命。
這個故事的最后,泰特還是打敗了年輕的黑尖,奪回了自己領地的歸屬權,但是它卻沒能回到自己的故土——在歸途中,它和自己的伴侶雙雙命喪獅子之口。
泰特的小女兒成為了族群的新一任首領,而它和自己姐姐、周邊鬣狗、獅子、人類的領地斗爭,還將再繼續下去。
《王朝》一經播出,就得到了無數人的贊嘆,IMDb評分直達9.4。
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其實不過是我們人類已經司空見慣的戲劇套路,當它真實發生在了動物身上,為什么會如此攝人心魄?
《王朝》的總制片人邁克·岡頓說:“大自然當中從不缺乏戲劇,也絕對會有好故事可講。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也是紀錄片的力量。”
然而更重要的是,動物的那套「生存哲學」,不止屬于他們,更與我們人類相通。
當這種生存哲學被以動物的姿態演繹出來時,我們才突然發現,這一切不正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的本質嗎?
這其中并不只是生存的代價與求索,還涉及了情感、權力、階層等等復雜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相處的原貌。當這種原貌扯去了人類的偽裝,被赤裸裸地展現出來時,你會被其中豐滿的真實和殘酷所震懾。
它逼迫我們更直觀、更認真地去思考,何謂生命、何謂生存、何謂族群,以及我們該如何與這個世界平衡共處。
豆瓣網友@一只蝦仁這樣說道:
動物的紀錄片之所以好看,除了畫面的精美,更多是在于其不加修飾輕而易舉地就道出生存的本質。
因此,我們可以去偽存真地去反觀生活的本來面目,親情,族群,權力,捕獵,環境更迭。要生存下去,就必然面臨各種生存挑戰。
的確,人類對于動物的凝視由來已久,其背后的意義,恰如約翰·伯格在《為何凝視動物》中所述。
動物被生下來,有感覺,會死亡。在這些方面,它們和人一樣。然而除了體內的部分生理結構與人類相似外,它們的外表特征、習性、壽命及力氣皆和人類不同。人與動物既相似又不同。
動物看人時,眼神既專注又警惕。它們并非在看人時才有這種眼神。但是唯有人類才能在動物的眼神中體會到這種熟悉感。其他的動物會被這樣的眼神所震懾,人類則在回應這眼神時體認到了自身存在。
動物透過一道難以理解的狹窄深淵來仔細地觀察人類。通常人類也都是透過無知和恐懼來看待事物的。因此,當他被注視時,動物眼中的他就如他眼中所看見的周遭環境。他對這一點的體會,就是他會覺得動物的眼神看起來熟悉親切的原因。
然而,動物和人是有別的,沒有任何動物能確認人類的意思。動物可能被殺、被吃、被馴服,然而,動物一直和人類之間缺乏共通的語言,其沉默注定了它們和人類之間永遠保持著距離,保持著差異,保持著排斥。
正因為有這種差異性,動物的生命因為不會和人互相混淆,所以被視為和人類生命平行。又是由于這種平行,動物能給人們提供一種不同于其他人類同伴所能提供的“互相為伴”或者是“同病相憐”的感情。
當我們凝視動物時,我們正從動物身上看到自己。
本文標題:《王朝》主要講述了哪些動物的故事?《王朝》為什么好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