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聲稱有八十萬水軍的曹操部隊被周瑜的火攻打了個措手不及。此后曹操只能帶著幾名將領急忙出逃,不過諸葛亮早已算到曹操將會從華容道逃走,已經派出關羽前去攔截。不過關羽卻因為此前曹操對他有恩,而將他放走,其實這個故事是在演義中杜撰出來的,正式中并沒有發生過。此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就和這件事有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十回,發生在曹操兵敗赤壁期間,主人公是曹操。原文如下: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東南風尚不息。忽然大雨傾盆,濕透衣甲……操教走南彝陵。行至葫蘆口,軍皆饑餒,行走不上,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暫歇。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干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盡皆脫去濕衣,于風頭吹曬;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
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眾官問曰:“適來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惹出趙子龍來,又折了許多人馬。如今為何又笑?”操曰:“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說間,前軍后軍一齊發喊、操大驚,棄甲上馬。眾軍多有不及收馬者。早見四下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為首乃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大叫:“操賊走那里去!”諸軍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周瑜火燒赤壁,曹操八十三萬人馬潰不成軍,只能帶著部分親信落荒而逃,途中又遭遇趙云的伏擊,艱難突圍。此后,曹操又逃至葫蘆口,嘲笑周瑜和諸葛亮能力不足,認為如果他們在此地設下伏兵,自己將再遭重創。話音剛落,張飛率領的伏兵殺出,給了曹軍重重一擊。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書中描述的彝陵氣候特點,叫做“大雨傾盆”,意為雨勢很大,像有人將水盆倒過來潑水。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唐代杜甫《白帝》一詩中的“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曹操兵敗赤壁,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按照《三國志?周瑜傳》記載:“(黃)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不過,曹操兵敗之后的表現與小說中的描述大相徑庭。
據《三國志?武帝紀》注引《山陽公載記》記載:“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這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曹操的確途徑華容道撤退,但劉備并沒有在此地放火或設下伏兵,曹操還因此嘲笑劉備無能。后來劉備想到了放火并命人實施,可惜為時已晚,曹操早已離開了。
本文標題:大雨傾盆什么意思?大雨傾盆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