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油救火什么意思?潑油救火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關羽圍攻樊城,將曹仁困于城內。曹操派出于禁前往救援,結果碰巧老天連著下了十天大雨,把于禁部隊都給淹沒,此時關羽乘船進攻,于禁只能舉旗投降。在這中間,于禁部下龐德主動請戰,但于禁卻擔心龐德有異心,因為他的兄長在蜀漢當官,不過于禁這次算是誤會龐德了。關羽緝拿龐德以后,本想勸他歸降,但龐德誓死不從。這次講述的成語典故就和此事有關,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潑油救火什么意思?潑油救火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發生在曹操派兵援救樊城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曹操、于禁和龐德。原文如下:

卻說曹操欲使于禁赴樊城救援,問眾將誰敢作先鋒。一人應聲愿往。操視之,乃龐德也。操大喜曰:“關某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遂加于禁為征南將軍,加寵德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前往樊城。這七軍,皆北方強壯之士。兩員領軍將校:一名董衡,一名董超;當日引各頭目參拜于禁。

潑油救火什么意思?潑油救火典故出處介紹

董衡曰:“今將軍提七枝重兵,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勝,乃用龐德為先鋒,豈不誤事?”禁驚問其故。衡曰:“龐德原系馬超手下副將,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職居五虎上將;況其親兄龐柔亦在西川為官,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將軍何不啟知魏王,別換一人去?”禁聞此語,遂連夜入府啟知曹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率兵圍困曹仁鎮守的荊州重鎮樊城,曹操召集文武商議對策,最終決定派遣于禁率領七軍前去救援。此時,龐德主動請纓擔任七軍的先鋒,并得到了曹操的同意。不過,就在出發前,于禁手下的將軍董衡和董超認為龐德的哥哥龐柔在劉備陣營為官,龐德的故主馬超又在蜀漢位居五虎上將,擔心龐德會有異心。于禁聞言大驚,連忙向曹操報告。

潑油救火什么意思?潑油救火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出現的“潑油救火”,意為救火時用油澆灑。比喻事情處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態更嚴重。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關羽圍攻樊城,曹操派遣于禁率領七軍前去救援,這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著明確的記載:“是歲,羽率眾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不過,此時龐德身份并非于禁七軍中的先鋒。《三國志·龐德傳》載:“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這也就意味著龐德并非隸屬于禁的七軍,而是樊城曹軍中的一員,是曹仁的部將。

潑油救火什么意思?潑油救火典故出處介紹

不過,龐德出戰關羽引起部分曹軍將領的猜忌卻是歷史的真實。其原因與小說中的描述一模一樣。《三國志·龐德傳》載:“樊下諸將以德兄在漢中,頗疑之。”龐德的這位兄長也的確名叫龐柔,在劉備手下為官,但他與龐德的關系并非親哥哥,而是堂兄,《三國志·龐德傳》注引《魏略》中的“德從兄名柔,時在蜀”這段記載便是明證。從這段記載來看,真正猜忌龐德之人應該是鎮守樊城曹軍將領。據《三國志》相關傳記記載,當時鎮守樊城的主要將領有曹仁、滿寵與趙偐這三人,故此,問題很可能就出在這三個人身上。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297
本文標題:潑油救火什么意思?潑油救火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