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年份,是獨屬于中國的一種文化,每一年都有一個生肖,十二生肖早已經融入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里。而一年一般來說都有365天,但是在即將結束的狗年,與即將到來的豬年,這兩年卻都只有354天,但是再往后的鼠年卻有384天,這是怎么回事?這與古代中國使用的日期計算方式有什么關系?他們是如何計算,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
進入農歷十二月,民間俗稱“臘月”,臘八飄香,年味漸濃,農歷己亥豬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天文專家表示,同即將過去的農歷戊戌狗年一樣,農歷己亥豬年也是一個平年,共有354天。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說,農歷戊戌狗年從2018年2月16日開始,到2019年2月4日結束,共354天。即將到來的農歷己亥豬年從2019年2月5日開始,到2020年1月24日結束,也剛好354天。農歷己亥豬年之后的農歷庚子鼠年因為有一個“閏四月”,這一年共有384天。
趙之珩解釋說,現在世界通用歷法有3種:陽歷、陰歷和陰陽歷。陽歷是按照太陽兩次通過春分點(即兩次“春分”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年,叫做“回歸年”,周期為365.2422天,這就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公歷”。陽歷的長度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與陽歷不同的是,陰歷是按照月亮圓缺變化周期安排的,每個月平均為29.5306天,1年12個月,有354.3672天,比陽歷的年少11天左右。
為了協調陽歷與陰歷之間的天數,于是產生了陰陽歷,即現行的農歷,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歷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至385天,而農歷平年一般有353天至355天。
陰歷是月球圍繞地球轉的算法,陽歷是地球圍繞太陽轉的算法,而兩者有偏差,所以用了置閏法,19年中排7個閏月的方法來修正偏差。
趙之珩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歷己亥豬年是一個平年,有6個大月(30天)和6個小月(29天),共有354天。
天文專家特別提醒說,正月初一是農歷生肖年的開始,具體到農歷己亥豬年,在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之間出生的小孩都屬豬。
其實,在2019年也是有立春的,那就是在公歷的2019年2月5日,準確的說是在2019年農歷年沒有立春的,因為立春那一天正好是在農歷2018年臘月30日,也就是在前一年就已經立春了。而農歷豬年也是在立春后一天,即2019年2月5日,所以農歷豬年也是從這一天開始的。凡是在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期間出生的寶寶,都算是生肖豬年出生的“豬寶寶”。
農夫特意翻看了一下萬年歷,發現即將到來的豬年從2019年2月5日開始,一直到2020年1月24日結束,總共是354天,比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365天足足少了11天。后來出于好奇,農夫又翻看了一下農歷2020年,發現鼠年卻有384天,卻比正常年份多了19天。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個也是很好理解的,在農歷2019年是平年,而在2020年卻是閏年,其中多了一個閏四月。在民間一直有著“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說法。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歷法有三種,分別是陰歷、陽歷和陰陽歷。其中陰歷就是按照月亮的圓缺變化規律而制定的,一年有12個陰歷月共有354天。而陽歷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一年也是12個月,但是卻共有365.24天。因此陰歷年就要比陽歷少了大約11天。
聰明的古人為了協調陽歷與陰歷之間的這個“誤差”,于是就發明了另外一種歷法,也就是農村的老人常說的農歷。這種歷法和陰歷、陽歷的區別在于,其采用了“19年7閏”的計算方法。意思是說在沒19個農歷年中加進去了7個閏年,而在閏年就多了一個閏月,所以閏年有13個月共有了383天至385天,而農歷平年一般有353天至355天。農歷2018年和農歷2019年都是平年,有6個大月(30天)和6個小月(29天)共354天。農歷2020年是閏年,多了一個閏四月,所以是384天。
至于有些人擔心的農歷2019年沒有立春,這個同樣也是因為陽歷和陰歷之間的“陰差陽錯”造成的,根據前面“19年7閏”的說法,每19個農歷年中就會有7年“雙春年”,7年“無春年”。由此可見其概率還是很高的。所以有些地方“無春年”是“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不靠譜的。這些完全都是人為的節氣和物候的調整,與婚喪嫁娶是否幸福是完全沒有關聯的。
本文標題:2019年豬年為什么只有354天 狗年也只有354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