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如坐針氈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曹操接漢獻帝遷都,漢獻帝秘密寫下衣帶詔交給董承,準備聯合劉備等人一舉除掉曹操。可惜最后計劃被提前泄露,除了劉備其他人一并被曹操就地正法。很多人說漢獻帝不敢反抗曹操,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漢獻帝肯定不能明著跟曹操作對,不然曹操可以將他廢除,在立一位新的天子。這次講解的成語“如坐針氈”,就和漢獻帝衣帶詔事件有關,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是怎樣的吧。

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如坐針氈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發生在“衣帶詔”事件期間,相關人物為曹操、吉平和王子服等人。原文如下:

吉平蘇醒,睜目切齒而罵曰:“操賊!不殺我,更待何時!”操曰:“同謀者先有六人。與汝共七人耶?”平只是大罵。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針氈。操教一面打,一面噴。平并無求饒之意。操見不招,且教牽去。眾官席散,操只留王子服等四人夜宴。四人魂不附體,只得留待。

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如坐針氈典故出處介紹

操曰:“本不相留,爭奈有事相問。汝四人不知與董承商議何事?”子服曰:“并未商議甚事。”操曰:“白絹中寫著何事?”子服等皆隱諱。操教喚出慶童對證。子服曰:“汝于何處見來?”慶童曰:“你回避了眾人,六人在一處畫字,如何賴得?”子服曰:“此賊與國舅侍妾通奸,被責誣主,不可聽也。”操曰:“吉平下毒,非董承所使而誰?”子服等皆言不知。操曰:“今晚自首,尚猶可恕:若待事發,其實難容!”子服等皆言并無此事。操叱左右將四人拿住監禁。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專權,引發漢獻帝劉協的憤怒。漢獻帝以“衣帶詔”的形式密令國舅董承暗中積蓄力量,一變鏟除曹操,恢復皇權。不久之后,董承便與馬騰、劉備、吉平、王子服等人暗中策劃,計劃利用太醫吉平治療曹操的偏頭疼之際下毒。但此時被董承的家奴秦慶童發覺,并向曹操告密。最終,除劉備、馬騰二人之外,其余四人皆被曹操殺害。

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如坐針氈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如坐針氈”,意為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晉書·杜預傳》中的“錫性亮直忠烈,屢諫慜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小說中提到的“衣帶詔”事件在歷史上確有其事,發生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陳壽的《三國志》、袁宏的《后漢紀》及范曄的《后漢書》中均有記載。不過,在這三種歷史記載中卻都找不到“吉平”這個名字。這個名字的首次出現,并不是漢末三國時期,而是在元代,出自元代的早期劇作家花李郎創作的《相府院曹公勘吉平》一劇,后來在《三國志平話》中亦有出現。

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如坐針氈典故出處介紹

那么,漢末三國時期是否出現過一位姓吉的太醫密謀除掉曹操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此人的名字并不叫吉平,而是叫吉本。據《三國志·武帝紀》載:“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從這段記載可以發現,吉本發動叛亂的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與小說中的時間相差了十八年之久。

綜合以上的史料記載可知,小說家不僅將吉本叛亂的時間提前了十八年,同時還虛構了他參與“衣帶詔”及企圖毒殺曹操的故事。之所以這么做,目的大家都清楚,是體現正直的朝臣們對曹操篡政的憤怒。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379
本文標題:如坐針氈什么意思?如坐針氈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