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原本是東吳的謀士,赤壁之戰后投奔了劉備。但劉備起初并不重用龐統,也讓龐統感到十分不得志,后來龐統得到了一次能夠施展拳腳的機會,他為劉備獻上三條計策,幫助劉備直取西蜀。其實龐統的能力也被很多人低估,如果龐統能活久一點,說不定還能改變蜀漢此后的命運。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招軍買馬”,就和龐統早年的一次經歷有關,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發生在龐統擔任耒陽縣令之時,相關人物分別為劉備、諸葛亮、龐統、曹操。原文如下:
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書,卻未見先生之書。”孔明曰:“大賢若處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視事。”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險失大賢。”隨即令張飛往耒陽縣敬請龐統到荊州。玄德下階請罪。統方將出孔明所薦之書。玄德看書中之意,言鳳雛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曰:“昔司馬德操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漢室可興矣。”遂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教練軍士,聽候征伐。
早有人報到許昌,言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為謀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連結東吳,早晚必興兵北伐。曹操聞之,遂聚眾謀士商議南征。荀攸進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孫權,次攻劉備。”操曰:“我若遠征,恐馬騰來襲許都。前在赤壁之時,軍中有訛言,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見,不若降詔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此人,則南征無患矣。”操大喜,即日遣人赍詔至西涼召馬騰。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龐統離開東吳投奔劉備,卻遭劉備冷遇,被任命為耒陽縣令。龐統整日飲酒,不理政事。劉備派張飛前去問罪,誰知龐統在一日之內便將積壓百日的公務全部處理完畢,并將魯肅的推薦信交給了張飛。張飛深感佩服,回到荊州后立即向劉備匯報。劉備心知低估了龐統,心中懊惱。此時,諸葛亮又前來問及龐統之事,并夸贊了龐統的才能。劉備連忙召見龐統謝罪,并委以副軍師中郎將之職,與諸葛亮一起擴充軍力,訓練士卒。曹操得到這個消息后連忙找人商議對策。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招軍買馬”,意為增加人力,擴大組織實力。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聚獸牌》第一折中的“今有漢三公子劉文叔,在白水村興兵聚義,招軍買馬。”
龐統離開東吳投靠劉備,這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一開始劉備并沒有重用龐統,僅僅將其任命為耒陽縣令,這也是歷史的真實。不過,小說中提到的張飛前往耒陽興師問罪卻并非歷史事實。據《三國志·龐統傳》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這樣也就是說劉備并沒有派張飛前往耒陽,而是一紙公文,直接將龐統罷官免職了。
小說中提到,龐統前往荊州之前,諸葛亮和魯肅都曾經寫過推薦信。而事實上只有魯肅寫過信推薦龐統,時間也是在龐統被免職之后。《三國志·龐統傳》中記載了魯肅這封信的全文:“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至于說到諸葛亮對于龐統的推薦,其實也是發生在龐統被罷官之后。《三國志·龐統傳》載:“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于諸葛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將。”
從上面的歷史記載中不難發現,龐統被罷官其實是一件很蹊蹺的事情。早在劉備寄寓荊州之時,司馬徽就曾經推薦過龐統,說是“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見《襄陽記》),而龐統與諸葛亮又是親戚,也會在劉備面前提及這位荊州名士。但為何在龐統前來投靠后,劉備卻偏偏讓其屈就縣令一職并在不久之后將其罷官呢?關于這個問題,在史料中沒有任何的蛛絲馬跡,或許只能是一個千古之謎了。
本文標題:招軍買馬什么意思?招軍買馬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