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進入豬年了,豬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后一位,但這并不代表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是最后一位。豬一直都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在古代人的心中,豬是與神靈有關的,比如祭祀的時候用到的豬頭,那是供奉給天神的食物,可見豬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要說“龍馬精神”最開始其實是“豬龍精神”這又是怎么回事?豬和龍相差甚遠,又能有什么樣的關系?
1.古代豬的地位
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我們最熟悉的“家”字,上面一個房頂,而下面的“豕”指的就是豬,代表豬是人們生存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東西。商朝之前是游牧時代,飼養豬的成本遠高于后來的定居農業時代,所以豬的價值非常大,到了商朝豬也是很貴重吉祥的禮物,而在后來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豬才慢慢的被牛羊比了下去。
現如今,我們吃肉吃的最多的,恐怕還是豬肉了,進到菜市場的肉鋪轉一圈,賣的基本上也都是豬肉,豬肉在我們的生活中相當普及,自從商周之后,豬肉從地位上來說,是比不過牛羊肉的,尤其是牛肉,牛作為重要的農耕力量,私自宰殺都是犯罪。豬肉的地位一直到清朝時期才實現了逆轉,成為了一種更加普及的肉食,只是長久的飲食習慣,讓豬肉的地位還是在牛羊肉之下。
2.豬和龍有什么關系
那豬和龍又有什么關系?遼寧省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一種玉器,根據它的形狀將它命名為玉豬龍,之所以這樣命名,因為玉器整體呈“C”狀,頭部肥頭大耳的,特別像是一頭豬,但是身體又不是豬的身體,而是龍身,即豬首龍身,與一般所見的玉器大不一樣,新奇之余也能讓我們感受到,距今五千到六千年前的時候,人們對于豬是很崇拜的。
所以,有這樣一種可能,早期的人們崇拜的其實是豬,一個“家”字足以說明,人們要生活要繁衍,就像崇拜繁殖能力強的蛇一樣,也崇拜豬。而到了后來,人們覺得豬的戰斗力沒那么厲害了,人們自然也就沒有那么崇拜,這時候又誕生了一種并不存在的神秘的形象,龍,正因為人間并不存在,所以人們可以賦予龍更多的想象。
3.豬龍精神
不過我們看一些古典神魔小說,其中龍的地位也不見得就很高,龍王還經常被孫悟空捉弄呢,這說明,龍的地位也不是和現在這樣這么高,它也是一點點不斷被人們賦予新的含義,直到最后取代了所有的動物,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象征,一提起龍,人們就會浮現出一個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形象來,心里也充滿了自豪感。
而我們現如今所說的“龍馬精神”,即是一種奮發的、旺盛的精神,而這個詞在最開始,很有可能是“豬龍精神”,這個詞并不存在,但正因為豬的特殊地位,才讓這個詞具有了與龍馬精神相同的含義。豬是一種早期圖騰,千萬別因為它的樣子就對它產生一些負面感情,如果沒有豬,很難想象我們的先祖該怎么生存下來。
本文標題:豬在古代的地位 龍馬精神最早是豬龍精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