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有著什么特點?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從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很多都被傳承了下來,而其中非物質的文化傳承民歌與舞蹈是一定擁有的,因為這是做能夠表現民族特色的方式了,也是一個民族最具特色的一點。那么,在古今傳承下來的鄂溫克族文化里,他們的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呢?現在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鄂溫克族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有著什么特點?

鄂溫克族不僅有豐富的民間文學,而且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藝術一直流傳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民歌的曲調悠長而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生活的氣息,其特點是即景生情、即興填詞,節奏悠揚、旋律奔放的獵歌和牧歌總令人逸興遄飛、心弦激越。

鄂溫克族民歌具有寬廣、抒情的特點,結構方整對稱,多由上下句組成,或由單樂句的不斷反復或變化重復構成。鄂溫克族民歌既使用比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聲音階。鄂溫克族民歌歌詞多用頭韻,襯詞較多,唱抒情性長調時,常喜用帶鼻音的唱法,使感情體現細致入微。

鄂溫克族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有著什么特點?

鄂溫克族喜歡唱歌。他們的民歌曲調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氣息。其特點是即景生情,即興填詞。有很多歌曲是他們用同個曲調,在不同場合填上不同的詞,來吐露心中的喜怒哀樂。那悠揚奔放的旋律,表現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溫克人寬闊的胸懷、質仆的性格。

他們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詩,都是通過唱來表達的,有長有短,有幾行的,也有幾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較的叫故事歌。民歌優美動聽,風格獨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詞。特別是牧歌和獵歌,表現了鄂溫克族勇敢而質樸的性格。

鄂溫克族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有著什么特點?

鄂溫克族傳統民歌中,除了單一調式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交替調式的民歌。其總的特點是建立在五聲音階基礎上的五聲調式、其中宮調式民歌、徵調式民歌與羽調式民歌的數量較多,而商調式民歌與角調式民歌則很少見,只是在宗教色彩濃烈的薩滿音樂中較為常見。可以說,鄂溫克族民歌的調式特點,主要體現在宮調式、羽調式與徵調式民歌中。

鄂溫克族民歌以其精練、凝重的語句和自然純樸的寫作方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鄂溫克族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審美價值取向、宗教信仰觀念、民族生活習俗及獨特的民族精神、卓越的文學創作智慧與才華,并具有歷史學、民族學、宗教學、民俗學、美學等多方面的綜合價值。

鄂溫克民族舞稱為“努給勒”,豪放、樸實,充分表現了鄂溫克族人民爽朗、勇敢的性格和樂觀向上的氣質。“努給勒”多由婦女表演,舞步獨特、剛健有力,節奏性強,以“跟靠步”和“跺步”為舞蹈的特點,又有天鵝舞、跳虎、獵人舞等反映牧區和半山區生活的特色。

鄂溫克族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有著什么特點?

另外,在鄂溫克族民間還流行著反映鄂溫克人狩獵生活的舞蹈,如“阿罕伯舞”和“愛達哈喜楞舞”(公野豬搏斗舞)等,鄂溫克人通過這些舞蹈,充分表現他們的勤勞、勇敢、豪邁和樂觀的性格。獵區的舞會多在晚間圍繞篝火舉行,鄂溫克族民間流行一種名叫“崩努克”(口弦琴)的樂器。鄂溫克人隨著口弦琴的樂聲,邊歌邊舞,動作粗獷,節奏鮮明,具有本民族獨特的風格。

進入新時期的鄂溫克族培養出了本民族藝術家,榮登《當代中國少數民族名人錄》的鄂溫克族明太,是內蒙古歌舞團的一級作曲家,就從本民族豐沛的藝術沃土中汲取營養,形成了自己的作曲風格。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430
本文標題:鄂溫克族民歌與舞蹈是怎樣的?有著什么特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