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每年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的家中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吃著湯圓過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從古至今一直都有著這個習俗,蘊含著我國豐厚的文化底蘊。那么小伙伴們知道元宵節最開始是什么時候興起的嗎?那么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下吧。

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元宵”與“湯圓”

元宵節是民間俗稱,正式名稱是“上元節”、“上元嘉節”,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并稱“三元”。因正月十五當晚的活動是觀燈賞月,品嘗“元宵”、“湯圓”,故民間也稱為“元宵節”。

這一天,北方的習俗是吃元宵,打上午元宵鋪開門到下晚打烊,門口排期的長龍絕不會散去。所以很多機關、團體為了方便職工,都提前買回單位發放。

元宵、湯圓都由糯米制成,內有各種餡料。和中秋節的月餅一樣,過去只有山楂、五仁這些傳統餡料,后來陸續增加了奶油、巧克力等等。湯圓又被統稱為“浮圓子”、“乳糖圓子”,與“團圓”字音相近,以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蕩平“諸呂之亂”與元宵節的起源

那么,元宵節是從何時開始興起的呢?一般認為,這與漢朝初年平定呂后親族有關,即“諸呂之亂”。呂后薨逝之后,她的侄子呂祿、呂產等人擔心劉姓諸侯王和群臣報復,密謀起兵叛亂,徹底推翻劉氏,取而代之。齊王劉襄為保劉氏江山,先下手為強,在陳平、周勃的協助下,鏟除了諸呂。

平定諸呂的那一日剛好是的正月十五,漢文帝登基之后決定在此日為與民同樂,家家張燈結彩,慶祝一天。唐宋以來,元宵節與春節、端午、中秋一道并稱為一年當中的四大傳統節日。到了唐代,元宵慶典已變成三日,宋代則長達五日,待到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成為史上最長的燈節。

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明代皇帝們過元宵的開銷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明代皇帝們每年元宵節的花費也是水漲船高,高達數萬兩白銀,其中搭建鰲山燈棚就是最費銀子的一項。

鰲山燈棚是古時元宵燈會的大型的燈彩,其規模與氣勢不亞于恢弘的樓宇殿堂,可謂燈族之王,也是古近代盛行的大型燈組。

鰲山之名出《列子 ·湯問》。相傳上古時代,在渤海以東億萬里處有一深不可測的溝壑,名曰“歸墟”。其上漂浮著五座仙山,分別名為“岱輿”、“員嶠”、“方壺”、“瀛洲”和“蓬萊”。山中有金玉殿宇,有通體潔白的珍禽異獸和珠寶滿掛的植物,花朵與果實均香美可口,食之可長生不老。

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然而,五座神山并未與海底相連,而是漂浮海上,隨波漂移。神仙們向玉皇大帝陳述了隱憂。玉皇大帝命大禹率十五只巨鰲把它們固定住。巨鰲分三班,每班五只,把五座山分別負在背上,六萬年更換一班,方將神山固定。

因此,搭建鰲山燈棚是力圖再現表達了人們希望向往那奇妙能帶給人幸福的神山的心愿,具有濃厚的宗教情懷與指向。民間和皇室往往都將鰲山燈棚作為燈會的重頭戲加以展示。而皇帝搭建鰲山燈棚,則比民間奢華很多,通常要耗費三萬兩白銀左右。

三萬兩是什么概念呢?折算成今天的購買力:兩千兩銀子可以在北、上、廣、深買一棟別墅,足見三萬兩即使對皇家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舉凡皇帝想要搭建鰲山燈棚之時,每每會遭到群臣的反對。

當年萬歷皇帝想在宮中搭建鰲山,想要感受一下明成祖、明憲宗時期在上元佳節搭建鰲山的盛景,被首輔張居正勸止,告誡他要體恤民力,不可鋪張奢靡。

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民間故事中的鬧花燈

除了鰲山的故事之外,民間關于正月十五賞花燈的故事層出不窮,幾乎每一部流傳至今的小說中,都不乏“鬧花燈”、“鬧元宵”的片段。

翻開我們常見的話本小說,便知一二。《薛剛反唐》當中,主人公薛剛就是在花燈會上誤傷太子,驚擾圣駕,這才引出逃離家門,臥虎山招親等一系列故事。

《水滸傳》中,宋江帶著李逵、燕青等人也來到東京汴梁,只為目睹君王、官員與百姓同賞元宵的盛景;當然,重點是看李師師......

《隋唐演義》里,秦瓊、柴紹等五人也湊熱鬧在長安觀燈,打死了強搶美女的宇文成惠(宇文化及之子),上演了“五雄鬧花燈”的大戲。

《紅樓夢》開篇甄英蓮在逛燈會時被人販子拐走。足見千百年來,正月十五“鬧元宵”、“賞花燈”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民俗文化,流淌在我們的血液當中。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467
本文標題: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過元宵節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