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很多事物、人物都會以“四個”來舉例,比如說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等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琴。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很多人有時候會分不清琴和古箏的區別,其實它們的區別很簡單,琴的琴弦沒有古箏那么多,聲音也更加質樸醇厚。古代既然有四大名琴,自然也會有對應的故事,那么四大名琴分別都有著怎樣的背景呢?
1.號鐘
第一把琴名為號鐘。相傳,春秋時期,齊桓公某次路過一個村莊,聽到一陣極其難聽的琴音,不由得去尋找到底是誰在這亂彈,卻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孩被一群小孩群毆,但是他還是拼命護著一把琴。齊桓公救下那個小孩,才知道這琴是他的父親留下來的,但是父母皆早亡,自己想要學父親彈琴謀生,但是因為沒有學過,所以才彈得那么難聽,再加上搶了乞丐的地盤,以至于被人群毆。
齊桓公憐憫這個小孩,又驚訝他的那把琴居然比自己收藏的那么多琴都要好,所以把小孩帶回去,請樂師來教他彈琴,并且為他取名“號鐘”。數年之后,齊桓公將要出征,聽聞一陣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琴音,正是號鐘彈奏出來的,從此之后,號鐘名聲大振,而后世為了紀念這位音樂家,就把他所彈奏的那把琴也取名為號鐘,紀念這段歷史過往。
2.繞梁
第二把繞梁。“繞梁”這個詞到現在為止,還是有贊美聲音美妙動聽的意思,好像就在耳朵邊上縈繞,久久不絕。而在歷史上,相傳這是一個人送給楚莊王的禮物,而因為繞梁這把琴聲音太美妙,楚莊王自從得到它之后,整天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荒廢朝政,甚至有一次竟然連續七天都沒有上朝,這可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這個時候自然會有人跳出來規勸楚莊王。
他的王妃深明大義,力勸楚莊王回歸朝政,不要再這樣沉迷音樂了,她舉了夏桀紂王的例子,規勸楚莊王,終于楚莊王醒悟過來,但是自己實在是無法抗拒繞梁美妙的琴音,沒有辦法,只好把琴毀了,才能徹底斷絕自己的念頭。不過楚莊王這樣做,是好也是不好,之所以不好也就在于,自己沒辦法控制自己,就去毀了那樣一把名琴,自律能力實在是差。
3.綠綺
第三把,司馬相如的綠綺琴。說到司馬相如,很多人就想到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了。的確,當時司馬相如在眾人面前彈奏的一曲《鳳求凰》,就是用綠綺琴彈奏的,卓文君多么聰慧,聽出了司馬相如曲中的含義,馬上就跟著司馬相如私奔了。不過故事雖然美妙,但是回歸現實的卓文君,過的也并不好,司馬相如對她也不是想象中那樣從一而終,卓文君未必就是幸福的。
4.焦尾
最后一把,蔡邕的焦尾琴。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親,他愛好音律并且十分精通,相傳他在吳地隱居的時候,偶然聽見隔壁燒火的聲音,他聽出來那是在燒難得的桐木的聲音,馬上跑過去把這塊木“救”了下來,自己都被燒傷了。幸虧來的及時,桐木還算完整,蔡邕將它買了下來,制成一把名琴,但是因為尾部被燒焦,所以就叫做“焦尾”。
本文標題:四大名琴是什么?我國古代四大名琴背后有什么歷史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