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織金、納雍三縣的交界處的大山深處,生活著苗族的一個支系,這一苗族支系的婦女用一支木制長角以及亡故祖先的頭發伴之以黑麻毛線束成發簪,裝束極為奇特,又被稱為“長角苗”。現在,長角苗的聚居地主要在六枝特區的梭嘎、新化和織金縣境內的一些村寨中,總人口4000多人。大灣新寨村是六枝特區新化鄉東北部的一個邊遠貧困的長角苗聚居地。海拔1100—1940米。每個村寨都建立在高山隱蔽處。恍如隔世的村寨即便在近年新修的一條凸凹不平的公路下,仍然保持著封閉的自然環境和原生的社會經濟形態。人入其中,仿佛世外桃圓。村里老人回憶說,村子已經有200來年歷史,先輩們居住在夾孔寨的山那邊。有一天,從大山深處飛來的一只鷹叼走了村里王姓人家的小雞,王家人為追趕老鷹進了山,發現山里植被完好,樹蔭遮天,便定居下來。以后人們陸續到來,組成了現在的村子。
目前,全村228戶792人,全是長角苗人家。村民開墾旱地種糧(主要是玉米、洋芋、小麥),產量極低,基本上還處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狀態,生產工具也極少,牛成了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畜力,所以倍受村民的崇敬,牛角也就成了崇拜物而戴在長角苗婦女的頭上。長角苗村寨中,寨主、寨老、鬼師有著崇高的地位,掌握管理村寨的大權,是村寨的靈魂。寨主從事行政管理,寨老從事道德管理,鬼師則從事精神控制。寨主、寨老過去都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民主選舉村長乃是近十多年的事。
“長角苗”的家庭是在血緣關系、親緣關第、婚姻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實行的是只在民族內部通婚,家庭內部不通婚,因此,婚姻就成為聯系長角苗12個村寨親情關系的紐帶。現在本民族的青年男女實行戀愛自由,還保持著傳統上的跳花坡、趕場等形式,確立戀愛、婚姻關系。長角苗最有特色的是人們頭上的長角裝飾,男女頭上都戴木角,在木角上再盤上長發,形成沉重巨大的15公斤的頭飾。特別是婦女們的頭飾,大如水桶,形式豬腎,重者達近10公斤,輕亦三、五斤。近年來,由于受外來文化的沖擊,男子基本上都不穿本發民族的服飾,只是在節目,婚喪嫁娶時穿。
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織金、納雍三縣的交界處的大山深處,生活著苗族的一個支系,這一苗族支系的婦女用一支木制長角以及亡故祖先的頭發伴之以黑麻毛線束成發簪,裝束極為奇特,又被稱為“長角苗”。現在,長角苗的聚居地主要在六枝特區的梭嘎、新化和織金縣境內的一些村寨中,總人口4000多人。大灣新寨村是六枝特區新化鄉東北部的一個邊遠貧困的長角苗聚居地。海拔1100—1940米。每個村寨都建立在高山隱蔽處。恍如隔世的村寨即便在近年新修的一條凸凹不平的公路下,仍然保持著封閉的自然環境和原生的社會經濟形態。人入其中,仿佛世外桃圓。村里老人回憶說,村子已經有200來年歷史,先輩們居住在夾孔寨的山那邊。有一天,從大山深處飛來的一只鷹叼走了村里王姓人家的小雞,王家人為追趕老鷹進了山,發現山里植被完好,樹蔭遮天,便定居下來。以后人們陸續到來,組成了現在的村子。
目前,全村228戶792人,全是長角苗人家。村民開墾旱地種糧(主要是玉米、洋芋、小麥),產量極低,基本上還處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狀態,生產工具也極少,牛成了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畜力,所以倍受村民的崇敬,牛角也就成了崇拜物而戴在長角苗婦女的頭上。長角苗村寨中,寨主、寨老、鬼師有著崇高的地位,掌握管理村寨的大權,是村寨的靈魂。寨主從事行政管理,寨老從事道德管理,鬼師則從事精神控制。寨主、寨老過去都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民主選舉村長乃是近十多年的事。
“長角苗”的家庭是在血緣關系、親緣關第、婚姻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實行的是只在民族內部通婚,家庭內部不通婚,因此,婚姻就成為聯系長角苗12個村寨親情關系的紐帶。現在本民族的青年男女實行戀愛自由,還保持著傳統上的跳花坡、趕場等形式,確立戀愛、婚姻關系。長角苗最有特色的是人們頭上的長角裝飾,男女頭上都戴木角,在木角上再盤上長發,形成沉重巨大的15公斤的頭飾。特別是婦女們的頭飾,大如水桶,形式豬腎,重者達近10公斤,輕亦三、五斤。近年來,由于受外來文化的沖擊,男子基本上都不穿本發民族的服飾,只是在節目,婚喪嫁娶時穿。
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織金、納雍三縣的交界處的大山深處,生活著苗族的一個支系,這一苗族支系的婦女用一支木制長角以及亡故祖先的頭發伴之以黑麻毛線束成發簪,裝束極為奇特,又被稱為“長角苗”。現在,長角苗的聚居地主要在六枝特區的梭嘎、新化和織金縣境內的一些村寨中,總人口4000多人。大灣新寨村是六枝特區新化鄉東北部的一個邊遠貧困的長角苗聚居地。海拔1100—1940米。每個村寨都建立在高山隱蔽處。恍如隔世的村寨即便在近年新修的一條凸凹不平的公路下,仍然保持著封閉的自然環境和原生的社會經濟形態。人入其中,仿佛世外桃圓。村里老人回憶說,村子已經有200來年歷史,先輩們居住在夾孔寨的山那邊。有一天,從大山深處飛來的一只鷹叼走了村里王姓人家的小雞,王家人為追趕老鷹進了山,發現山里植被完好,樹蔭遮天,便定居下來。以后人們陸續到來,組成了現在的村子。
目前,全村228戶792人,全是長角苗人家。村民開墾旱地種糧(主要是玉米、洋芋、小麥),產量極低,基本上還處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狀態,生產工具也極少,牛成了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畜力,所以倍受村民的崇敬,牛角也就成了崇拜物而戴在長角苗婦女的頭上。長角苗村寨中,寨主、寨老、鬼師有著崇高的地位,掌握管理村寨的大權,是村寨的靈魂。寨主從事行政管理,寨老從事道德管理,鬼師則從事精神控制。寨主、寨老過去都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民主選舉村長乃是近十多年的事。
目前,全村228戶792人,全是長角苗人家。村民開墾旱地種糧(主要是玉米、洋芋、小麥),產量極低,基本上還處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狀態,生產工具也極少,牛成了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畜力,所以倍受村民的崇敬,牛角也就成了崇拜物而戴在長角苗婦女的頭上。長角苗村寨中,寨主、寨老、鬼師有著崇高的地位,掌握管理村寨的大權,是村寨的靈魂。寨主從事行政管理,寨老從事道德管理,鬼師則從事精神控制。寨主、寨老過去都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民主選舉村長乃是近十多年的事。
本文標題:用已故先人頭發盤發髻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