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這些“最后的部落”大多不足千人,甚至不能稱其為“少數民族”。他們長久以來傳承的特別文化習俗,被窮山峻嶺保護了成百上千年。隨著旅游業的擴張和現代文明的入侵,一切顯得尤為珍貴。

岜沙,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那里的男人們自稱蚩尤后裔,他們敬天畏神,相信祖先的靈魂就隱身在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中。岜沙苗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主要體現為巫文化和口承文化。讓人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直到現在幾乎個個十四歲以上的男子都扛著火槍和別著腰刀。在岜沙,有無腰刀就是英雄和懦夫的標志。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多數人在山林中過著半定居半游獵的生活,陪伴他們日與夜的生靈就是馴鹿。他們是隱秘的鄂溫克馴鹿人,他們是“中國最后的狩獵部勸架。放鹿時,鄂溫克馴鹿人用獨特的發聲器物“鹿哨”發出高亢的聲響,鹿群在寂靜的叢林中就能聽到主人的呼喚。那是自然的聲響,讓人感動。

西雙版納的自然保護區里居住著克木人部落。當地人又稱他們鳥人,像鳥一樣生活的人。整個部落不到1000人,所以不能算作一個民族,只能叫克木人。克木人沒有文字,聽不懂我們的語言;相互招呼時,用手拍嘴,發出哇、哇、哇的聲音。再見時用右手在左手的手腕由下外向上滑動手臂,絕對不能由上向下。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查干湖是目前中國北方唯一一個依然保持著用傳統的捕撈方式進行冬捕作業的原始捕魚部落。捕魚前先要祭祀。捕魚部落的族人們在場地圍繞插著九支蘇魯錠的祭壇,擺放著九種供品和點燃九柱檀香的供桌和熊熊燃燒的九尊圣火順時針繞三圈后,九名喇嘛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誦起祝福的經文;之后走到裝載漁具的馬拉爬犁前,將碗中的酒灑倒在魚網上,然后回到供桌前拿起放在上面的包有羊肚的紅綢包,雙手高舉來到冰洞前將其投入冰洞。

從昆明向南出發,你會找到通海縣的一個小村莊——六一村。這里至今仍生活著300多位纏足的老太太,她們被稱為“中國最后的小腳部落”。在這座鄉村城堡迷宮式的老屋和巷道里,隨處可見纏足的老太太。這些老太太們都是在“天足運動”呼聲最高的時候,開始偷偷纏足。又在纏足已成為徹頭徹尾的陋習時,超現實地塑造著她們的纖纖玉足,并向歷史伸出了她們挑戰似的“三寸金蓮”。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提及母系社會、走婚制度,多數人想到的或許是游麗江時順便去瀘沽湖探秘。實際上,在瀘沽湖的另一邊,四川木里的摩梭族人才是對母系氏族生活習慣保存最為完好的地方,野性之美因為高山草甸的環繞而得以純粹地保留下來。外來旅游者造訪時,通常都是女主人招呼大家進門,而男主人后來才出現,只是與大家寒暄,所有安排都是女主人說了算。家里出現的多是女性,男的都在一旁看熱鬧。傳統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在這里仍舊得以完全的沿襲。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僜人,又稱僜巴人。僜人是西藏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解放前,絕大多數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進行刀耕火種,實習一夫多妻的婚姻買賣制度。如今,僜人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僜人頭領甚至成為了唯一獲準帶刀進人民大會堂的人。僜人婦女從童年八九歲穿裙子時開始,父母就要嚴格管教女兒,不準吃牛肉、豬肉和雞肉(但鼠肉、麻雀、魚、野雞不在禁律之內),否則,就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被指責為”吃肉的女人“,這對僜人婦女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恥辱。一直要到生過三四個孩子后才允許她吃肉。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阿細”為彝族的一個支系,阿細人崇尚火,據說遠古的時候人類是吃生食,自從發現火的用途后就學會了吃熟食,阿細的先祖們為了感謝火,就每年定期的舉行祭火儀式,一直流傳至今。阿細人一生都與火結緣,所以阿細人把火尊為神。成年男人為了顯陽剛之氣夸張地裝飾自己的陽具,傳說這樣子的男子漢才能威武地成為火神的忠實衛士。

中洞苗寨距貴陽161公里,位于離安順市76公里的紫云格凸河畔。洞內并沒有外界想像得那樣陰森,陽光從竹林的頂端照進洞里,洞里的萬物顯得特別明快。洞中人家一家挨一家分居在洞身前的兩邊,基本不用頂蓋,巖洞就是一個天然遮風擋雨又蔽日的大屋頂。戶與戶之間用結實的竹籬笆隔開。地上有雞鴨覓食,屋椽下有家養的小蜜蜂飛舞,有畫眉在歌唱。川枋上掛著收獲的玉米、小米之類的作物。家門口有紡紗的婦女,樓上有織布的姑娘。男子漢編竹匡,小孩子跳皮筋、捉迷藏。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黑龍江同江市地處中俄邊境,是中國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歷史上的赫哲人以漁獵為生,早年衣服、被褥大多是用魚皮縫制的,素有“魚皮部落”之稱。赫哲族的魚皮服在五十年前開始逐步消失,現在幾乎已經見不著了,只有個別民間老人會做這種衣服。

這些“最后的部落”大多不足千人,甚至不能稱其為“少數民族”。他們長久以來傳承的特別文化習俗,被窮山峻嶺保護了成百上千年。隨著旅游業的擴張和現代文明的入侵,一切顯得尤為珍貴。

岜沙,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那里的男人們自稱蚩尤后裔,他們敬天畏神,相信祖先的靈魂就隱身在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中。岜沙苗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主要體現為巫文化和口承文化。讓人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直到現在幾乎個個十四歲以上的男子都扛著火槍和別著腰刀。在岜沙,有無腰刀就是英雄和懦夫的標志。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多數人在山林中過著半定居半游獵的生活,陪伴他們日與夜的生靈就是馴鹿。他們是隱秘的鄂溫克馴鹿人,他們是“中國最后的狩獵部勸架。放鹿時,鄂溫克馴鹿人用獨特的發聲器物“鹿哨”發出高亢的聲響,鹿群在寂靜的叢林中就能聽到主人的呼喚。那是自然的聲響,讓人感動。

西雙版納的自然保護區里居住著克木人部落。當地人又稱他們鳥人,像鳥一樣生活的人。整個部落不到1000人,所以不能算作一個民族,只能叫克木人。克木人沒有文字,聽不懂我們的語言;相互招呼時,用手拍嘴,發出哇、哇、哇的聲音。再見時用右手在左手的手腕由下外向上滑動手臂,絕對不能由上向下。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提及母系社會、走婚制度,多數人想到的或許是游麗江時順便去瀘沽湖探秘。實際上,在瀘沽湖的另一邊,四川木里的摩梭族人才是對母系氏族生活習慣保存最為完好的地方,野性之美因為高山草甸的環繞而得以純粹地保留下來。外來旅游者造訪時,通常都是女主人招呼大家進門,而男主人后來才出現,只是與大家寒暄,所有安排都是女主人說了算。家里出現的多是女性,男的都在一旁看熱鬧。傳統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在這里仍舊得以完全的沿襲。

僜人,又稱僜巴人。僜人是西藏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解放前,絕大多數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進行刀耕火種,實習一夫多妻的婚姻買賣制度。如今,僜人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僜人頭領甚至成為了唯一獲準帶刀進人民大會堂的人。僜人婦女從童年八九歲穿裙子時開始,父母就要嚴格管教女兒,不準吃牛肉、豬肉和雞肉(但鼠肉、麻雀、魚、野雞不在禁律之內),否則,就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被指責為”吃肉的女人“,這對僜人婦女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恥辱。一直要到生過三四個孩子后才允許她吃肉。

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9875
本文標題:探秘中國十大“最后部落”的奇異風俗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