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我們看起來浪漫的部分,其實都有我們想象不到的艱苦。這小小的一片浮島,到處是他們的生活痕跡,就是這些人的浮生。5公里之外,就是普諾城,和這里仿佛隔著不止一個世界。湖上神秘的烏羅族人(Uros)是蘆葦上的民族。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多年來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拜訪。

秘魯的東南和玻利維亞交界處,有一個大湖,叫做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作為南美洲第一大淡水湖,這里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并且有商業航運的湖泊,五大水系的25條河流都注入此地,使它的總面積達到8290平方公里。至于它的名稱來源,則眾說不一,當地語言里“的的”是美洲獅,“喀喀”是山崖,所以,可以被直譯成“美洲獅的山崖”;如果從衛星圖看,這個湖分成一大一小兩個部分,神似一只美洲獅在捕捉一只兔子。

湖上神秘的烏羅族人(Uros)是蘆葦上的民族。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多年來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拜訪。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滿城花開

湖邊的第一大港口城市,叫做普諾(Puno), 去拜訪烏羅族人,是這里第一站。

我們坐汽車從秘魯第二大城市庫斯科過來,一路上飽覽了秘魯的安第斯雄渾山地風光,穿過一個個山口,也經過了一個個安第斯小城。一路上看到山民們趕著羊駝放牧,小鎮居民搭乘用卡車改裝的長途汽車;連綿的高原牧場和巍峨的雪山在我們身后形成目不暇接的風景線,當前方出現密密麻麻的人造建筑的時候,目的地普諾終于到了。

普諾是一個港口城市,擁有十萬人口,在秘魯可算是一個大城市。湖山之間,一塊小小的平原,整個城市就在這一小塊地方展開,因為地方小,所以空間金貴,密密麻麻蓋滿了房子。不能往湖里延伸,淺色的民居便在青黑色的風景里,像潑翻了的牛奶一直向山腳下灑過去。碧藍的天空、湛藍的湖水給城市增加了幾分艷麗的色彩。而比湖水更鮮艷的,是當地人民的衣著。這里并不是很美麗的城市,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古跡,吸引游客的地方是文化。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因為這里是南部高原的最大城市,也是地區的交通樞紐,秘魯甚至玻利維亞南部高原人民的各種文化都在這里集中,成為了民間歌舞之鄉。二月份來,就能夠欣賞到每年一度的歌舞狂歡,那時候,人人盡力置辦最鮮艷的服裝,展示自己最燦爛、最奔放的一面,全城像鮮花一樣開放。

如今這個城市的基礎是由西班牙人在1668年打造的,到現在已經將近350年。和秘魯所有的其他城市一樣,市中心是很氣派的主教堂,這個主教堂在1757年落成,華麗的浮雕門廊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
主教堂邊是“武器廣場”(秘魯所有的城市中心廣場都叫武器廣場,是國慶的時候閱兵用的,因此得名),并不氣派。在高原城市,大部分的景物都是灰黃的,這里的綠地就顯得很宜人,身穿傳統服裝的安第斯山民在這里閑坐,有身穿校服的中學女生,快活地說笑著走過。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這里是安第斯高原,算起來,普諾這個城市的海拔比拉薩還要高,來這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高原反應,這里的自然條件非常嚴酷,附近的山民主要從事農牧業,生活相當艱苦。與秘魯其他城市類似,這里是一些燦爛的古文明誕生地。然而,我們印象中最深刻的,卻是這里也是土豆的起源地。土豆起源于南美的秘魯,而全世界第一批土豆,就在這的的喀喀湖邊被人類首次人工培育。

烏魯斯人用湖里生長的香蒲草和蘆葦捆扎而成巨大的漂浮島,在上面用香蒲蓋起簡陋的小屋。他們常年居住在這種浮動小島上,以捕魚為生,甚至可以在上面種植蔬菜,飼養雞鴨等小牲畜。每個漂浮島上可以住幾戶人家。

在離普諾不過5公里左右的的的喀喀湖水面上,有42個蘆葦編的浮島,烏羅人的家就在這里。在100個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之前很多年,烏羅人已經被印加帝國征服,他們是被征服者之中的被征服者。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我們的向導瑪麗婭在利馬大學的歷史系畢業,我能看到她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各種關切。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香蒲草的世界中,保持著世代相傳的民族習慣。

跟著她,我們對于島上居民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而不是僅僅把他們當做獵奇景觀。

烏羅浮島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了,因為這個民族一直沒有發展出文字。瑪麗婭講述了幾種現在比較得到認可的說法。雖然確切的歷史不可知,但是幾乎可以確認,烏羅人的歷史應該是非常悲慘的,他們是比較柔弱的民族,在和各部落的爭斗中都不占上風。
在岸上生活,要應付統治者的各種稅金,已經很不容易,而服兵役更是這個民族的災難,他們不是天生的戰士,戰斗技巧很差,在不得不去打仗的過程中,傷亡十分慘重,幾乎要走到種族滅絕的地步,首領就決定逃亡,但是天下之大,沒有他們的立錐之地,只能往湖里跑。從此,他們就成了水上的浮萍。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陸地上沒有家,而在浩瀚的湖面上,他們甚至不能擁有一些小小的島嶼,為了有立足之地,他們先用當地特有的蘆葦給自己編一個小筏子,這樣他們就能經年在湖上漂流了,而筏子越來越大,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安定,終于,這越來越大的筏子,系上纜繩,就是他們的島嶼土地。小小的蘆葦,成為了一個民族的家園。

雖然有了這個可以稱作“家”的浮島,他們還是長期過著驚弓之鳥一樣的生活,每個島嶼上都有瞭望臺,如果情況不好,可以把整個島嶼像木筏子一樣的撐走。

我們的小船靠近一個浮島,島上的婦女們全穿著鮮艷的衣服來迎接大家。游客給他們帶來外界的信息,以及對他們的生活很重要的收入,而他們給游客展示自己的生活,也給游客帶來書本上看不到的真實世界。

上島之前,向導叫我們不要施舍,不勞而獲會讓島民們養成不良好的習慣。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但是可以買一點他們的勞動所得,這里的男人用蘆葦編制小工藝品,女人從大陸上弄來枕頭套刺繡,賣給游客,這樣他們用勞動所得來換錢,買賣雙方都得了益,大家才能更好地平等相處。

在島上,腳踩著浮島的“土地”,每一步都會陷下去兩到四寸,有一點晃,很有趣。空氣中有一種潮濕的稻草的味道,這是島底接觸水的部分被漚爛的蘆葦散發出來的。蘆葦和水面接觸的地方會腐爛,表面上的蘆葦會被腳步踩斷,所以烏羅人幾乎每天都要在島嶼上鋪上一層新草。

白天要接待游客,鋪蘆葦的工作只能在晚上完成,而每天清晨3點,他們又要駕船捕魚,生活的忙碌艱苦可想而知。

島上的村長用模型講述著島上的結構。浩瀚的的的喀喀湖到處是這種綠色的陀陀拉蘆葦,取之不盡,是自然對他們的美好禮物。不僅給他們做土地,還提供蓋房子,做船只的原料。蘆葦的土地、蘆葦的房子、蘆葦的小船、蘆葦的椅子板凳、甚至蘆葦做的瞭望塔構成了他們世界的一切。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蘆葦鮮嫩的白色根莖,是當地人喜歡的食物。當地人也把蘆葦的根曬干,磨成粉,當成草藥,可以在里面得到人體需要的碘。發燒的時候,他們也剝開白色的根,放在額頭上,可以清涼退燒。

陀陀拉蘆葦成為這些烏羅人的恩物。不僅在物質上,也在精神上給他們庇護。年輕的戀人也會把小船劃進蘆葦蕩,讓整個世界只剩兩個人。
烏羅人家
烏羅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他們的服飾和我們在岸上看到的印加人又有所不同。他們男人白上衣上面有彩色花邊,戴著鮮艷的帽子,而女人,穿的衣服鮮艷得晃眼,衣服、裙子、褂子,全都是最鮮艷的顏色,而且一點也不怕撞色,大紅大綠,比比皆是。島上婦女很多人戴著老式的英國男士禮帽,帽沿很小,無法遮陽,完全不實用,據說是當時的白人送給當地女人的禮物,現在成為當地人們傳統服裝的一部分。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熱情的當地人,拉我們進入他們的房間,蘆葦的屋子,沒有窗戶,房間里放下一張床,就幾乎站不了人了。他們熱情地拿出當地服裝給我們穿上,大家穿得喜氣洋洋。我們買了四個枕頭套,兩個草編的小船。17歲的小母親和我們說,她繡了4個星期,枕頭套上全是當地人的生活—捕魚、唱歌跳舞、做飯和睡覺。

其實如果愿意,大可以在島上過夜,租金很宜,但是,半夜起來要在寒冷漆黑的夜里劃船去廁所島上廁所本身就是一場冒險。當地的人也會邀請你參加他們的捕魚之旅,但是凌晨3點就得出門。如果不怕苦累,不畏懼寒冷,這樣的旅程可謂過癮,但這卻是他們活生生的,日復一日非常嚴酷的生活,并不是一場作秀。我們看起來浪漫的部分,其實都有我們想象不到的艱苦。

5公里之外,就是普諾城,雖然只是5公里的水路,和這里仿佛隔著不止一個世界。

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9886
本文標題:探秘南美洲 體驗浪漫的浮島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