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后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太監這個特殊群體,身上總帶著兩樣東西:一是大毛巾,一是厚護膝。在《宮女談往錄》里榮兒回憶說:可憐的老太監,已經過了五月節了,上身已經穿得很單薄了,可下身還是鼓鼓囊囊的。據說他們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里不論冬夏,都要圍著大毛巾(古代尿不濕),越到年老越厲害。膝蓋上的護膝,常年縫在褲筒里,到了夏天顯露得最清楚了。
明朝太監人數,據康熙帝聽故明老太監說:內監至十萬人,飯食不能遍及,日有餓死者。這個數字可能夸大,實際數字仍相當驚人。明宮太監人數,缺乏準確資料。有學者統計,明萬歷朝四次選入太監13320人,天啟朝選入太監7200名,兩朝共選入太監20520人。這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清宮太監比明宮少,約在兩三千人之數。清朝吸取明朝教訓,對太監限制較嚴。乾隆帝奏事太監曾用秦、趙、高三姓,以此自儆秦朝趙高之禍。清末雖出現跋扈太監安得海、李蓮英,但較東漢、晚唐和明朝,可謂“小巫見大巫”,其權勢和氣焰差了很多。
康熙十六年(1677年),設“宮殿監辦事處”,又名“敬事房”。這是清代自康熙朝以后唯一的宦官機構,管理皇帝、后妃、皇子、公主的生活,負責宮內陳設、打掃、守衛,傳奉諭旨,辦理與內務府各衙門的往來文件等事。康熙帝親書“敬事房”匾掛在房內。敬事房在乾清門東側,與南書房對應。太監的品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定敬事房大總管為五品,清朝授太監職銜從此開始。雍正元年(1723年),定敬事房大總管為四品。這是清宮太監最高的職銜。而剛入宮的小太監,每月也領銀二兩,米一斛半。他們的年薪超過了七品知縣,還能得到各種名義的賞賜。他們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是待遇優厚,權力也大。太監是個群體,自然有奸佞,也有賢良。
其實,太監并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乃至整個亞洲都有太監。只是,中國的太監制度是最根深蒂固的。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太監不僅涉足王公貴族、高官顯爵的生活中,而且還涉足于復雜的政治斗爭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歷朝的衰亡大都與太監作亂有關,漢、唐、明三朝的覆滅與太監的專橫暴虐有直接關系。
“宦”,指的是天上的星座之名。宦官繞帝星而不舍,猶如君主身邊寵幸之人環繞帝王而不去一樣,于是,天人合一,君主身邊的人即被稱為“宦”。《后漢書·宦者列傳》記:“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可見,自東漢以后宦官才成為閹人的專用名詞。閹人所以成為“宦官”,主要是中國古代是官本位社會所致。所謂官本位,指的是在本體制內,一切的職業,都以官的大小來衡量。大范圍地稱呼閹人、宦官為太監,始于明代。
《明史·職官志》載朱元璋稱帝后,廢行省而設二十四衙門。分別為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十二監的總頭目統稱為“太監”,由閹人宦官擔任。以下分為少監、監丞等。明代的一般宦官尚無資格叫太監,只有十二監的首領才能稱太監。太監是有一定品級俸祿的高級宦官。清代,十二監被廢,宦官直屬于內務府,但普通官吏、宮人害怕得罪宦官,把服侍皇帝和皇室成員的宦官尊稱為“太監”。類似舊時代把所有當兵的都叫做“長官”、“老總”一樣。道理相同,《水滸傳》里也有將所有強梁、土匪一律稱作“好漢”、“英雄”的習慣。清代的宦官和太監的概念已極為模糊。
古代中國的閹割術淵源久遠,殷商時的中國人就有了閹割男性生殖器的觀念與行為。當時的閹割術多使用將陰莖與睪丸一并割除的方法。秦漢時期,中國的閹割術已相當完備,并開始注意到閹割后的防風、保暖、靜養等養護措施。施行閹割的場所叫“蠶室”,《漢書·張安世傳》顏師古注曰:“凡養蠶者,欲其溫而早成,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后漢書??光武帝紀》李賢注載:“宮刑者畏風,須暖,作窨室蓄火如蠶室,因以名焉。”
但是,繩系法和揉捏法都有后患。專將睪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業已發育之人,當事人可避免授精,但仍有性欲,其淫亂宮廷的能力仍在。據說,這種閹人有的性能力反而更加耐久強勁。因為有此后患存在,所以,宮廷對此類人多不喜歡,皇宮需求的壓力,迫使業內人士更普遍地對閹人采用“盡去其勢”之法,即將生殖器全部割除,不留隱患。值得一說的是,這兩種手術充滿了原始想象力與巫術性直觀思維,在貌似不血腥的面紗下,隱藏有虐待性人格歧視的蠻野內涵。
歷朝典籍對閹割手術的過程都有記載,但都失諸簡略。清朝末年,一批來到中國的歐洲人反倒對這種中國宮廷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較為詳細地描述了當時的閹割手術情形。但這些描述多為道聽途說,遠不及清末宮廷宦官親身后提供出的回憶材料真實可靠。據清末宦官回憶,北京城有兩個有名的閹割世家,俗稱“廠子”。一家是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家,另一家是地安門外方磚胡同的“小刀劉”。主持這種事情的都是朝廷認可的世傳家族,有六品頂戴的待遇,俗稱“刀子匠”。北京兩家的閹割術各有絕招,但技藝不外傳,只是父子相授,所以外界難知其詳。為了復原這種細節,后來的文學家、文章家只好根據史料加以想象力,初步勾勒出閹割手術的狀況。
本文標題:古代太監為何春夏秋冬腰間都圍“尿不濕“?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