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奧黛(Ao Dai),是越南的國服。“ao”源于漢語“襖”,在現代越語里“ao”則指遮蓋頸部以下的服飾,而“dai”的意思是“長”。

一般情況下,中年婦女穿深色國服較合適。

一到上學或放學的時間,街道上成群的白色“奧黛”晃動著,十分醒目。而她們在結業典禮時則可換上色彩鮮艷的國服,意味著她們的成熟。所以,在胡志明市的街道上,時有遇到穿著傳統服裝的女學生。例如,春節時普遍穿紅色的,喪禮穿黑色,婚禮以粉色為最佳。學校的女子校服定為白色,以象征少女的純潔。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越南政府鼓勵婦女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

網絡上有人把它稱作“越南旗袍”是不準確的,雖然它與旗袍有點相像,但是從歷史來看,奧黛在早期只是與旗裝有聯系,后期的發展則融合了歐美文化。可以說,越南的奧黛是融合了多種文化的產物。越南在歷史上曾受到中國、法國和美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奧黛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不過近年來隨著越南經濟的發展,本土意識開始增強,人們開始在奧黛中加入很多少數民族元素。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而為了襯托優雅的身段,西式的高跟鞋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配件。

過去奧黛的顏色代表了年齡與地區,少女是純潔的白色,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已婚婦女則是深色,而北越女性喜好黃絹色,中越女性偏愛紫檀色,南越女性則選擇白色或刺繡花樣,但現在已經沒有分別了。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過去奧黛裙擺長到腳踝,現在為了方便女性騎乘交通工具而改短,有的甚至短到膝蓋。過去奧黛的領子最高曾達七公分,但現在各種性感的低胸領口紛紛出籠。但現在除了重大節慶、外交場合外,一般生活中到處都可看到女人身著奧黛。 過去奧黛只用在外出、會客、節慶以及婚宴,對鄉村姑娘來說,奧黛幾乎是一生只穿一次的白紗禮服。

就像日本和服深受中國唐裝影響一樣,奧黛作為越南的國服,最初的樣式借鑒了中國漢服的特點,其雛形脫胎于中國旗袍。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頭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奧黛少女,在驚羨其飄逸時,也常常為她們捏把汗,擔心裙帶絞進車里不安全,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類似中國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叉至腰部,走路時前后兩片裙擺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因此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很方便。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奧黛(Ao Dai),是越南的國服。“ao”源于漢語“襖”,在現代越語里“ao”則指遮蓋頸部以下的服飾,而“dai”的意思是“長”。

一般情況下,中年婦女穿深色國服較合適。

一到上學或放學的時間,街道上成群的白色“奧黛”晃動著,十分醒目。而她們在結業典禮時則可換上色彩鮮艷的國服,意味著她們的成熟。所以,在胡志明市的街道上,時有遇到穿著傳統服裝的女學生。例如,春節時普遍穿紅色的,喪禮穿黑色,婚禮以粉色為最佳。學校的女子校服定為白色,以象征少女的純潔。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越南政府鼓勵婦女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

網絡上有人把它稱作“越南旗袍”是不準確的,雖然它與旗袍有點相像,但是從歷史來看,奧黛在早期只是與旗裝有聯系,后期的發展則融合了歐美文化。可以說,越南的奧黛是融合了多種文化的產物。越南在歷史上曾受到中國、法國和美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奧黛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不過近年來隨著越南經濟的發展,本土意識開始增強,人們開始在奧黛中加入很多少數民族元素。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而為了襯托優雅的身段,西式的高跟鞋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配件。

過去奧黛的顏色代表了年齡與地區,少女是純潔的白色,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已婚婦女則是深色,而北越女性喜好黃絹色,中越女性偏愛紫檀色,南越女性則選擇白色或刺繡花樣,但現在已經沒有分別了。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頭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奧黛少女,在驚羨其飄逸時,也常常為她們捏把汗,擔心裙帶絞進車里不安全,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類似中國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叉至腰部,走路時前后兩片裙擺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因此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很方便。

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0092
本文標題:越南:必穿開叉到腰的“旗袍”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