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走進位于楚雄紫溪山的彝山民族小學,記者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課堂。教室里十幾個穿著艷麗彝族服裝的小學女生,圍坐在一個由五六張木桌拼成的大桌子旁,她們都低頭專注著手上的功夫活——彝族刺繡,中間的大桌子上擺滿了她們繡好的布料,布料上圖案各異,有動物、植物、文字,還有將圖案繡在鞋墊上的。這些刺繡品顏色鮮艷、圖案栩栩如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不會相信這些刺繡品出自小學生之手。

彝山民族小學的李維黃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學校里的學生都是彝族,他們身上穿的艷麗的彝族服裝都是他們媽媽繡的,為了讓彝族刺繡技藝流傳下去,刺繡成為女生在學校里的必修課,而男生則主要學習彝族民族樂器月琴、三弦、笛子、葫蘆絲等的使用。李老師還說,彝族人向來都是能歌善舞的,在這里課間操時間學生做的不是廣播體操,而是圍成許多大圓圈,跳著彝族特有的“左腳舞”。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像這樣的彝族小學,在楚雄不是唯一的一所,彝族小學不僅是彝族小孩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也成為世代繼承和傳揚彝族民族文化的場所。

據了解,彝族女子擅長刺繡,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能夠直觀感受彝族文化的,非刺繡莫屬。彝族刺繡發展至今,不僅僅只是滿足彝族人民自身的生活需求,如今,還成為很多彝族婦女的收入來源,有的手工彝繡飾品一件就可賣千元以上。楚雄市宣傳部的蘇副部長告訴記者,彝繡是彝族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彝族刺繡很好的傳承下去,一些彝族村寨成立了“刺繡協會”,將繡好的飾品送去旅游區出售,大受國內外游客的好評。這樣一來不僅彝族刺繡文化得到了傳承,而且讓彝族文化走出了國門。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漢、彝、回、白、苗等多族兒女居住在此,少數民族人口11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2.6%,其中彝族人口9.4萬人,占總人口的19.2%和少數民族人口的85.13%。楚雄一直是彝族人民生息繁衍之地,優美的彝族歌舞、絢麗的彝族服飾、獨特的民俗飲食和濃郁的彝族風情,使那成為一個彝族文化濃郁的城市,楚雄市政府因此決定把楚雄打造成為“彝族文化名都”。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雖然彝族文化目前保存較為完好,但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滲透,彝族傳統的成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一些民族技藝的傳承人越來越少。蘇副部長告訴記者,楚雄是個彝族人口占大多數的城市,近些年為了保護彝族文化遺產,弘揚彝族文化,楚雄市推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彝族火把節”——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彝族火把節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火把節期間,彝族村寨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邪除惡,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家宅平安。火把節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傳統中最為重要、最盛大的節日。它不僅包涵了彝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樂等諸多文化現象,同時還包涵了彝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各式各樣的生產生活習俗、禁忌習俗、飲食、服飾等傳統文化。因此保護彝族火把節是傳承和保護彝族文化的必要措施,彝族火把節是楚雄彝族文化的載體,對火把節實施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2005年楚雄市將彝族火把節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確定了彝族火把節的地位,而且讓其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蘇副部長介紹說,楚雄還申報了一系列有關彝族文化的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兩項,彝族土主崇拜習俗、彝族十二獸舞;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九項,楚雄市紫溪鎮紫溪山西部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楚雄市大過口彝族歌舞之鄉、楚雄市三街鎮三街村漢族傳統刺繡之鄉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走進位于楚雄紫溪山的彝山民族小學,記者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課堂。教室里十幾個穿著艷麗彝族服裝的小學女生,圍坐在一個由五六張木桌拼成的大桌子旁,她們都低頭專注著手上的功夫活——彝族刺繡,中間的大桌子上擺滿了她們繡好的布料,布料上圖案各異,有動物、植物、文字,還有將圖案繡在鞋墊上的。這些刺繡品顏色鮮艷、圖案栩栩如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不會相信這些刺繡品出自小學生之手。

彝山民族小學的李維黃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學校里的學生都是彝族,他們身上穿的艷麗的彝族服裝都是他們媽媽繡的,為了讓彝族刺繡技藝流傳下去,刺繡成為女生在學校里的必修課,而男生則主要學習彝族民族樂器月琴、三弦、笛子、葫蘆絲等的使用。李老師還說,彝族人向來都是能歌善舞的,在這里課間操時間學生做的不是廣播體操,而是圍成許多大圓圈,跳著彝族特有的“左腳舞”。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像這樣的彝族小學,在楚雄不是唯一的一所,彝族小學不僅是彝族小孩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也成為世代繼承和傳揚彝族民族文化的場所。

據了解,彝族女子擅長刺繡,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能夠直觀感受彝族文化的,非刺繡莫屬。彝族刺繡發展至今,不僅僅只是滿足彝族人民自身的生活需求,如今,還成為很多彝族婦女的收入來源,有的手工彝繡飾品一件就可賣千元以上。楚雄市宣傳部的蘇副部長告訴記者,彝繡是彝族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彝族刺繡很好的傳承下去,一些彝族村寨成立了“刺繡協會”,將繡好的飾品送去旅游區出售,大受國內外游客的好評。這樣一來不僅彝族刺繡文化得到了傳承,而且讓彝族文化走出了國門。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漢、彝、回、白、苗等多族兒女居住在此,少數民族人口11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2.6%,其中彝族人口9.4萬人,占總人口的19.2%和少數民族人口的85.13%。楚雄一直是彝族人民生息繁衍之地,優美的彝族歌舞、絢麗的彝族服飾、獨特的民俗飲食和濃郁的彝族風情,使那成為一個彝族文化濃郁的城市,楚雄市政府因此決定把楚雄打造成為“彝族文化名都”。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雖然彝族文化目前保存較為完好,但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滲透,彝族傳統的成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一些民族技藝的傳承人越來越少。蘇副部長告訴記者,楚雄是個彝族人口占大多數的城市,近些年為了保護彝族文化遺產,弘揚彝族文化,楚雄市推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2005年楚雄市將彝族火把節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確定了彝族火把節的地位,而且讓其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蘇副部長介紹說,楚雄還申報了一系列有關彝族文化的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兩項,彝族土主崇拜習俗、彝族十二獸舞;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九項,楚雄市紫溪鎮紫溪山西部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楚雄市大過口彝族歌舞之鄉、楚雄市三街鎮三街村漢族傳統刺繡之鄉

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0097
本文標題:火一樣的民族楚雄彝族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