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個傳統,女人生了孩子后的一個月要臥床,不能干重活,不能沾涼水,俗稱“坐月子”。據說,女人這一個月如果休息不好,會很傷身體。可您知道嗎?“坐月子”并不是女人的專利。
云南大理以西一個叫“卡丹丹”的地方,就保留著男人坐月子的習俗。
在這里,孕婦分娩后就馬上起床,她會把嬰兒洗干凈包好,然后交給丈夫。
在此后的40天里,由丈夫護理嬰兒,親戚朋友都來向丈夫道喜。妻子不但跟以往一樣繼續料理家務,還要給孩子哺乳,并且要把飯送到床頭給“坐月子”的丈夫吃。
這種丈夫“坐月子”的奇特風俗叫“產翁制”,又稱“產公制”、“苦娃達”。我國歷史上越、僚、傣、仡佬等民族曾流行這種習俗。《太平廣記》中曾對“產翁制”做過詳細記載。
“產翁制”作為一種原始遺俗,在人類歷史上并不是一種個別或偶然的現象,它曾在許多民族中普遍而長期地存在過。我國的壯族、傣族、仡佬族、藏族等都曾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習俗,不少中外典籍對我國南方及西南少數民族曾經盛行的“產翁制”也都作了較為詳盡的記載。
據宋代《太平廣記》卷四八三引《南楚新聞》記載:“南方有僚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文中提到的“僚”乃仡佬族先民。此文大意是說:南方的僚族婦女,生了孩子仍舊起來到處奔忙,她的丈夫則臥床褥,像產婦一樣講吃講喝。同書又記載:“越俗,其妻或誕子,經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餉婿。婿擁衾抱雛,坐于寢榻,稱為產翁。”這里“越”族就是壯族的先民。
此文大意是說:根據越族的習俗,妻子生了孩子,三天后便到溪流河川里洗澡。洗完后返回,就給丈夫做稀粥喝。而這時丈夫卻擁著被子,抱著嬰兒,坐在床上,稱為“產翁”。
“坐月子”自然是針對女人來說的,但實際上,許多地區的原始部落中都曾出現過“男人坐月子”的現象,甚至直到現在有些民族的傳統習慣中還殘存著這種風俗的影子。
比如,在亞馬孫河西北部的威陀陀部落,妻子要到森林中生孩子。孩子出生后,妻子就將其交給丈夫照管,自己回到田間去繼續勞作。而晚上,當勞累了一天的妻子回家后還必須去哺乳孩子。在此期間,丈夫則躺在床上休息,并接受親友們的祝賀,似乎他真的分娩了。
另外,在印度南部還流行著丈夫陪產的習俗:妻子分娩時,丈夫要換上花花綠綠的女人衣服躺在妻子身旁,翻來覆去,裝出如同產婦臨盆前的痛苦狀,直到生下嬰兒為止。這種習俗可以看作是“男人坐月子”的變體。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達雅克人的這一行為確實有為孩子祈福的意圖在里面。
本文標題:女人生孩子 男人坐月子?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