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大學科學家最近提供證據證明月球漩渦——月球上零落分布的小型明亮區域——是由一億年前的數次彗星撞擊造成的。在舒爾茨教授和他的學生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它們用最新的計算機模型模擬了彗星撞擊月球表面土壤的動力學現象,模擬結果顯示彗星撞擊可以解釋月球漩渦的很多特征。
數十年來,月球漩渦一直是科學家們的爭論焦點。這些彎曲旋轉的明亮土壤在月球表面延伸可達數千公里之長。
它們大多數位于月球的背面,但是正面也存在,例如著名的雷內爾伽馬漩渦就位于月球正面的西南角,可以通過望遠鏡觀察到。舒爾茨說當他還是個天文愛好者時,雷內爾伽馬漩渦就是他最喜歡的觀察目標。月球漩渦乍看上去與周圍的隕石坑和其他地貌沒有任何關系。“它們貌似是有人用手指畫上去的,”舒爾茨教授說,“大家圍繞月球漩渦的起源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上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發現月球漩渦與月球地殼的磁異常現象有關。
雷內爾伽馬漩渦的近距離照片
這個發現引起的一個假說認為,月球漩渦表面下面蘊含月球早期階段殘留的磁性物質,它的磁性遠遠大于現在的月球巖石。強磁巖石扭曲了太陽風的運動軌跡,也使它上面的月球土壤免受太陽風的影響而變暗,因此看上去比周圍土壤顯得更亮一些。
然而舒爾茨持有一個觀點迥異的想法,他的想法來源于觀察阿波羅項目的登月艙的著陸過程。“當登月艙發動機產生的氣流沖刷月球表面時,你可以看到登月艙周圍的整個區域都是光滑明亮的。這是我開始思考彗星撞擊的部分原因。”
推薦閱讀:美一大學建研究所 跨學科尋外星生命
月球
彗星周圍攜帶著獨特的氣體環境,稱為彗發。舒爾茨認為當小型彗星撞擊月球表面時,彗發氣流會沖刷月球表面的松散浮土。與登月艙的氣流不同,小型彗星的彗發氣流會產生明亮的漩渦。
舒爾茨曾在1980年的《自然》雜志上介紹了他的觀點,那篇文章主要解釋了氣流如何導致月球表層土壤產生明亮的漩渦。月球表層土壤中的黏結顆粒使太陽光發生散射,導致看上去更黯淡;而當氣流吹開這些黏結顆粒時,露出的光滑表面就顯得比周圍其他區域更亮一些,尤其當太陽光以某個特定角度照射在光滑表面上時。對于雷內爾伽馬漩渦,它在新月日出之前的時候達到最亮。
隨著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發展,舒爾茨和他的學生布魯克-塞爾決定用這種新技術再次研究彗星撞擊問題。他們最近的模擬結果顯示,彗發和彗星的冰粒確實會吹動月球表層土壤的顆粒物,形成一個延伸數千公里的條紋,該條紋盤曲扭轉的外觀也正來自于彗發渦流的影響。
此外,舒爾茨提出的彗星影響學說還能夠解釋磁異常現象。模擬結果顯示彗星撞擊會融化月球地表附近的一些微小顆粒,這些顆粒富含鐵元素,它們融化之后又再次冷卻,記錄了同時期的磁場特征。總的來說,舒爾茨的研究結果從很多方面解釋了月球漩渦的形成機理。但是,最終完全解決月球漩渦爭論仍然有待于執行新的月球任務qiwen.tv。
本文標題:月球表面神秘漩渦從何而來?彗星鑿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