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居住在熱帶密林里的難得露面,加上它只是在夜間活動,動不動就跳進水里,逃之夭夭,但是,人們還是可以將它捕捉到的。
馬來貘的懷孕期約十三個月,每胎產一至兩仔。剛生下的幼貘,有一身十分漂亮的衣著:頭、肩和四肢均呈灰黑色;背部及兩側,有棕黃色的斑點構成美麗的條紋。半年之后,灰黑色處變得更黑;那美麗的斑紋卻漸漸消失了。
捕捉幼貘,要比捕捉成年的貘容易得多,而且,它異常溫馴,在人工飼養下日子過得很好。新加坡有人養了一對貘,每天早晨,它們自由自在地到河邊游蕩洗澡;一小時以巟,它!n便會自動地返回居住的圍欄。據說,馬來西亞北部的山城華玲,有一戶農民曾養過一頭貘,還訓練它犁地。
在東方,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貘的神話,日本人就把貘稱做“吞食惡魔的瑞獸”。
“貘”字在中國古書上出現,已有兩千多年。經科學家研究考證,古時候稱做“貘”的,可能就是現在的大熊貓。可是,后來,大熊貓一度在我國土地上“失蹤”,連“貘”字也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人們要對馬來貘進行命名和描述時,看到它那“象鼻”、“犀目”和黑白斑紋的體色等形態特征,就把千百年來早已被人們遺忘的“貘”,注入生命的血液;殊不知“張冠李戴”,貘和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棲息地區的生活環境,是那樣的不同。
現代的貘,是哺乳動物奇蹄類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前腳四趾,后腳三趾,身體笨重,背部彎曲,四肢肥而短,大概在五、六千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就是那般模樣了。不過,貘那能伸縮自如的長鼻,是后來演化過程中形成的。
據研究,真正的貘出現于三百萬至一千二百萬年前的上世。現代廣闊的熱帶森林遭到開采砍伐,辟為農田、礦山,建起了農舍、工廠,貘世代“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遭到了破壞。
過去,貘分布在蘇門答臘、馬來西亞以及緬甸、泰國南部地區。今天在泰國,貘已所剩無幾。緬甸的貘,正瀕于絕滅。居住在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的貘,也急劇減少。一九七七年估計,生活在蘇門答臘的貘,只有四、五十頭啦!
由干它珍貴,外貌又很風趣,各國動物園都需要展出,由于數量很少,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據觀察,它的壽命大約可達三十歲。
本文標題:被日本人稱做“吞食惡魔的瑞獸”的究竟是什么東西?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