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發現大量“木虱王” 7月曾花錢按只收購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神奇生物  時間:2021-01-06 

據媒體報道,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東隆村村民吳先生近日購買了幾袋木碎用于生火,打開一看發現,木碎中又許多小蟲子在窸窣爬動,大的有一厘米大小,“有的袋里有十幾二十只,有的一袋有幾十只”。吳先生發現,這些蟲子的外形與前段時間媒體集中報道的錐蝽十分相似。10月13日,當地村委會已經派人用農藥噴灑。目前,疾控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為檢測本地錐蝽是否帶錐蟲廣州7月曾懸賞捉拿

吳先生所想起的是今年7月份廣州市疾病預防中心“懸賞捉拿”錐蝽一事。今年7月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文《我們需要你幫忙,找蟲!找人》,呼吁廣州居民齊齊找錐蝽(俗稱“木虱王”),一經確認每只獎勵八元。當時一度引起各區居民極大關注。

為什么要發動居民一起尋蟲呢?原來,這是一項由中國疾控中心主持的調查工作,而廣州市是廣東省的其中一個調查點,找錐蝽的目的是為了檢測本地錐蝽是否攜帶有病原體錐蟲,全面調查可以為科學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捉蟲的“賞金”(確認為錐蝽后每只獎勵8元)則來自于這項調查的經費。

而根據當時的公告,捕捉錐蝽及檢測工作截止時間為2018年7月31日。

錐蝽俗稱“木虱王”

美洲錐蟲病可隱匿二三十年

據介紹,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錐蝽的若蟲和成蟲都會吸食人血,因為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所以也被稱為“接吻蟲”。

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而美洲錐蟲病目前在全球的擴散不容忽視。以拉美地區最為嚴重,但隨著全球化進程,該病已經擴散到了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已出現病例。錐蟲病的隱匿期長達20年~30年,人類感染后不容易被發現,如未能及時治療,將對人類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危及生命。具體來說,錐蟲病急性期的表現有發熱、顏面水腫、淋巴結炎、貧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結腸及肺、腦栓塞甚至猝死等發生。

在廣州,錐蝽被俗稱“木虱王”,在市內多個區都有市民曾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錐蝽只是錐蟲病的傳播媒介,但并不代表所有錐蝽都攜帶錐蟲,只有在該病流行區才有部分攜帶,在非流行區被它咬一口也不一定有問題。但錐蝽叮咬可能會引起類似蚊蟲叮咬造成的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錐蝽大多藏身于墻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比如舊木屋、花盆旁以及在農家樂的木堆旁,在夜間會外出活動。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雞窩等處,也容易出現它們的蹤影。專家介紹,發現錐蝽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用手直接捕捉。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893
本文標題:廣州南沙發現大量“木虱王” 7月曾花錢按只收購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