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
全球的兩棲物種都逐漸趨于數量減少,其中許多物種已瀕危滅絕,但是在人們的餐桌上仍可見到一些兩棲動物,人們并未因兩棲物種數量減少而抑制對其的食欲。大鯢(中國娃娃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目前仍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美味食物,并且是非法獵殺動物的主要目標之一。
黑猩猩和大猩猩
在部分非洲地區的傳統文化中食用“叢林肉食”是一個傳統,而被當地人認為美味可口的叢林肉食就是黑猩猩或山地大猩猩,他們并不認為屠殺食用它們是一個錯誤。目前,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除來自人類的屠殺,它們還面臨著森林采伐和生物棲息地減少等生存危機。
大鱗大馬哈魚
大鱗大馬哈魚只生存于太平洋西北海域,近年來其數量持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河流堰塞、水域污染和過度捕撈,雖然某些地區需要年度報批許可才能進行商業性捕魚,但是北美洲哥倫比亞河流域附近的官方組織仍大肆捕撈大鱗大馬哈魚,他們甚至采取殺死許多海獅(大馬哈魚的天然掠食者)的方法,從而維持哥倫比亞河中大馬哈魚的數量便于捕撈。
金槍魚
當海洋中一些物種瀕臨趨向滅絕時,人們卻并未停止對它們的捕獵,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對其肉質的稀少而垂涎。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金槍魚的大量捕撈,金槍魚已是海洋瀕危物種之一,但是至今日本人在壽司中仍喜歡將金槍魚肉作為美味食物,全然不顧其數量的嚴重減少,仍在進行商業銷售。
馴鹿
北美洲馴鹿的數量從迅速發展過渡到數量稀少,盡管馴鹿受到了保護,但仍是一些人捕獵的對象。例如,加拿大魁北克地區利用摩托雪橇獵殺馴鹿,將馴鹿肉干風化曬干食用。
長須鯨
日本捕鯨艦隊聲稱捕殺鯨用于科學研究,但基于每年的捕鯨活動,他們至今仍沒有任何一項研究發布。日本捕鯨艦隊除捕殺了數百條小須鯨,每年還屠殺了數十條瀕危滅絕的長須鯨,最終日本市場上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鯨肉罐頭,甚至日本政府還鼓勵市民食用鯨肉。
非洲叢林象
偷獵者除了垂涎非洲叢林象的象牙,還將它的肉質進行購買,因此非洲叢林象是世界最瀕危的大象種類。非洲叢林象體重大約5000磅,但其可用肉質僅有1000磅,殺死一只大象可對偷獵者帶來數千英鎊的暴利。
綠海龜
對于捕獵者而言,綠海龜的殼、皮、肉和脂肪十分有用,在1977年美國《瀕危物種法》頒布之前,夏威夷人認為綠海龜蛋和肉是非常精美的食物。然而印尼和其他南亞一些國家仍在偷獵綠海龜。
鯊魚
恒河鯊生活在恒河水域,由于人們喜歡吃魚翅,目前全球數十種鯊魚種類開始趨向滅絕,人們殘忍地將活鯊魚魚鰭切割下來,然后再將鯊魚放回水后,讓鯊魚溺水而死。鯊魚魚鰭干燥加工成魚翅,成為亞洲倍受歡迎的一道名菜。
本文標題:盤點全球十大仍被人類捕食的瀕危物種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