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大自然的狂熱追隨者,那么你自然會認識到下面這些奇特的兩棲動物,但對于公眾來說,這些在自然界中最獨特的兩棲動物就相對未知。看看下面這些怪異和奇妙的生物吧。
奇特兩棲動物之樹蛙:神奇雄性樹蛙在雌性身體上產泡沫筑卵巢
這種樹蛙棲息在潮濕的闊葉林區及其邊緣地帶,圖中的婆羅洲相貌丑陋的樹蛙生活在遮天蔽日的叢林里,其指、趾間有發達的蹼,增加了體表面積,可以在空中滑翔,從高處向低處滑翔時蹼張開,可以減慢降落的速度。
圖示黑掌樹蛙可從4米至5米的高處,以拋物線式滑翔到地面,從而有飛蛙之稱。令人驚奇的是,樹蛙性成熟交配時,雄雌擁抱著爬到樹上,選擇垂向水池的枝葉產卵,雌性產卵時先排出液體,借左右脛跗關節相互攪拌,形成泡沫狀,卵即產于泡沫內;雄性排出精液,使卵受精。產卵后,雄性隨即離開,雌性以后肢將卵泡用葉片包卷起來之后才離去。其產下的小蝌蚪通過運動或被雨水沖刷,到達樹下水塘,在此繼續生長發育。
哥斯達黎加網狀玻璃蛙擁有半透明的皮膚,當背景顏色是淡黃綠色時,一些玻璃蛙的腹部皮膚就會變得透明。它們的內臟,包括心臟、肝臟及消化道都可以從透明的皮膚中看穿,故以玻璃為名。玻璃蛙一般都較為細小,只有3厘米至7.5厘米長,圖中所示即為一只體型纖小的哥斯達黎加網狀玻璃蛙,除了透明的腹部外,它們全身都呈綠色。 由于缺乏色素沉著,玻璃蛙的內臟、骨骼以及肌肉透過皮膚清晰可見。
玻璃蛙一類的兩棲動物被看作是指示物種,它們的數量多少反映出整個環境狀況的好壞。這些兩棲動物的皮膚具有極好的滲透功能,能夠用皮膚呼吸并吸收水分,但缺點是敏感的皮膚極易受細菌感染,由于直接暴露于自然環境中,所以它們能提供有關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影響的早期警示。玻璃蛙對環境中的變化非常敏感,就對這些變化的反應而言,玻璃蛙有點像“晴雨表”。
墨西哥穴居蟾蜍學名異舌穴蟾,主要以白蟻為食。它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地下度過,只有在大雨之后才爬出洞穴產卵。這種動物被稱為是“進化過程中最有可能滅絕的動物”而被重點保護。
蚓螈是一種形似蚯蚓的兩棲動物,它們與蚯蚓最大的不同處就在于它們有嘴巴,可以用來進食,同時還擁有視覺系統不發達的眼睛。蚓螈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地下,它們日間棲息在土壤中,在夜間才出來覓食。
大冠蠑螈是英國最大的蠑螈物種,生存在高寒山區,習慣在陰森、潮濕的溪水邊生活,其水上幼仔在未成年前會在陸地上生活,由于雄性大冠蠑螈背部擁有鋸齒形的黑波峰,因此得名,雖然它們受到了英國法律的保護,但由于棲居地的破壞,近年來它們的數量仍持續下降。
大鯢是兩棲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長達1.8米,其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然而大鯢與史上最大兩棲動物巨型鋸齒螈長達9米的身長相比,它還是很小巧的。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大鯢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間靜守在灘口石堆中,一旦發現獵物經過時,便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后很難逃掉。
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獵物囫圇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由于大鯢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大量捕殺。各產地數量銳減,有的產地已瀕臨滅絕。大鯢這一珍貴野生資源,主要是人為因素,尤其是生存環境喪失、棲息地破壞以及中藥材過度利用對大鯢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導致種群急劇下降,分布區成倍縮小,處于瀕危狀態。
本文標題:盤點世界最大的奇特兩棲動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