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老龜和一只小河馬成為各國媒體爭相報道的“明星”。說起來 簡直不可思議:在印度洋大海嘯中成為孤兒的河馬竟然被一只烏龜收養!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它們走到了 一起?一只老龜“心甘情愿”做了小河馬的“繼父”,引起生物學家的濃厚興趣。
一只小河馬在海嘯中失去了媽媽,成了孤兒。一只體型龐大的百年雄龜走進了它的生活,心甘情愿地做了它的“繼父”,從此它們 形影不離,儼然一對最為親密的父子。這個發生在肯尼亞動物保護區內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的“愛的奉 獻”故事,讓生物學家產生了濃厚興趣。
據報道,這只小河馬名叫“歐文”,還不到一歲,體重300公斤。在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嘯 中,它從薩巴基河中被巨大的洪水沖到了印度洋里,最后又被沖上了岸。肯尼亞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員發 現了它,并將它送到蒙巴薩港一家動物保護機構。在那兒,“歐文”竟然把一只百年大雄龜當成了自己 的親人;而那只老龜也樂于認下這個“兒子”。
肯尼亞拉法基公園負責人、生態學家鮑拉·卡胡姆布教授說:“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它們建立了 很好的關系,如今它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起游泳,一起吃東西,一起睡覺。”小河馬似乎把這只 烏龜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如果有人試圖接近老烏龜,小河馬就會立即變得警覺起來,就像保護自己的親 生父親一樣,對冒犯者顯示出它的強烈不滿。
河馬與龜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動物,什么原因促使它們將異類認作親人呢?
小河馬與老龜組成了一個特殊家庭,小河馬對老烏龜如此依賴,難道小河馬經歷了海嘯并失去媽媽 以后,它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創傷?它需要一個“替身媽媽”或“替身爸爸”來照顧自己?河馬屬于 社會性動物,小河馬至少需要和媽媽生活4年時間。小河馬“歐文”現在還很小,失去了親生母親后, 有著對母愛的強烈愿望,這都容易理解,問題是,河馬與龜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動物,什么原因促使 它們將異類認作親人呢?動物王國中有沒有真摯的“愛情”或“友誼”?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有時候 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確實出現離奇的“認親”現象。在肯尼亞的另一個動物保護區內,一頭兇猛的母獅 接連收養了幾只小非洲大羚羊(羚羊的一個種類),非洲大羚羊原本是它們捕食的對象,而它卻成了這些 小羊羔的母親,這確實讓人大為費解。
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個農場,在一只公麋和一頭 海弗奶牛間竟然發生了一段異種之戀,或許這樣的事情只有在兒童讀物中才會看到。
如果世間萬物都遵從物以類聚的不二法則的話,這種動物王國中的奇怪配對現象又當作何解釋呢? 動物行為學家說,事實上,動物的這種行為并不是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樣罕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戴 維·巴艾斯說:“這種離奇現象時有發生。雖然如此,我認為動物的這種離奇行為仍可以用生物學的相 關理論來加以解釋。”
異種動物之間的離奇關系似乎有點饑不擇食的味道。
以河馬與烏龜為例。它們之間形成的感情紐帶的確非同尋常,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這只剛滿周歲的 小河馬在海嘯中,它生活的河中由于水位暴漲導致它與同伴離散,在這種情況下它才最終選擇了一只烏 龜為伴。保護區內的管理員為這只小河馬起了一個名字叫“歐文”。當時它已脫水,被帶到了蒙巴薩的 動物保護區接受治療。在那兒它遇見了“莫茲”,一只百年的老龜。實際上,除了膚色均為單調的暗灰 色外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在它們相處之初,“莫茲”對這位年輕的新來客不斷發出嘶嘶之聲,懷有很大的敵意,但不多久, 這只烏龜就與這個小河馬同吃同睡了。雖然“莫茲”是只雄龜,但它像母親那樣對小河馬愛護有加。同 樣,小河馬也像一位父母那樣老牛舐犢般舔這這只老龜的臉部,老龜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
這種動物間離奇的關系形成之動因何在?康納爾大學獸醫學院的凱瑟琳·霍普特說:“在這個事例 中,頗有一種饑不擇食的味道。群居的動物似乎變得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一種依戀情結,不管它是一個 人還是另一種動物。當它們感到恐懼時,這種情況就很可能發生。”
動物之間關系紐帶的形成有一個關鍵的“印刻期”,而且經常出現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莫茲”和“歐文”的活動范圍都被限制在了保護區的范圍內,所以這種情況也是促使它們走到一 起的一個因素。應用動物行為學家尤尼·奧利佛·珀蒂說:“當我們注意保護區和動物園中的動物時我 們會發現,動物們并不是常有機會和它們的同類呆在一起。如果你注意到了這一點,就會意識到為什么 動物的行為是如此多變了。”
動物行為學家將動物配對的關鍵時期形容為“印刻期”。在這段時期內兩種動物形成的這種固定關 系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將持續存在。正是由于這種關系紐帶,雛鴨才會排成一隊跟在母親的身后; 也是這種關系促使一只雄麻雀保護它的配偶,以及一頭灰熊媽媽拼死保護它的孩子。
動物之間的這種關系紐帶形成的關鍵時期一般是在幼獸出生時或在交配期的初始階段。有時候這 種關系建立的條件非常出人意料,哪兩種動物會結成一對也常在人們的意料之外。
有時幸福的巧遇還會促成一段離奇的“浪漫史”。1986年,數千英國人趕到舒茲伯利去觀察一頭海 弗奶牛與一只雄性大駝鹿的幽會。在76天的時間里駝鹿從未離開過奶牛的身邊,人們常常看到它們倆深 情地用鼻子互相親吻。不久前,一只剛一歲的駝鹿在佛蒙特州的一個農場成了一對親密的伙伴。
一些人或許將這種配對視做驚世駭俗的浪漫史,就像羅密歐和朱麗葉或溫莎公爵和其夫人。但巴艾斯說:“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這種行為是受一種動物行為機制的支配,這種行為機制會促使動物互相照顧。”
本文標題:科學解釋:動物跨種族認親的真相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