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現微生物形成構造:證明曾有生命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0-07-10 

  在展示火星吉萊斯皮湖床的照片中,地質學家諾拉-諾菲克發現了令人吃驚的沉積結構,與地球上的微生物形成的結構類似。

  諾菲克指出火星上發現的這些結構并不是一個決定性證據,證明火星上曾出現生物活動。如果想獲得決定性證據,需要將一塊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進行顯微鏡分析。

  火星吉萊斯皮湖出露層與突尼斯巴哈爾-阿羅納(Bahar Alouane)的一個微生物墊的裂縫對比圖。

  火星上發現令科學家吃驚的沉積結構,與地球上的微生物形成的結構類似。這是證明火星上一度出現生命的最新證據,雖然并不是一個直接證據。

  在展示一個火星湖床的照片中,美國弗吉尼亞州奧多明尼昂大學的地質學家諾拉-諾菲克發現了這種沉積結構。這個湖床在數十億年前會爆發季節性洪水。過去20年時間里,諾菲克一直對細菌形成的結構進行研究。

  火星上的突起結構與西澳大利亞州卡爾布拉角(Carbla Point)遭到侵蝕的微生物墊的對比圖,以及地球其他地區的微生物墊對比都呈現驚人的相似:

  在地球上,類似地毯的微生物群落捕獲和再排列淺水域的沉積物,例如湖泊和沿海地區,形成非常獨特的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結構變成化石。這種結構被稱之為“微生物成因構造”,在世界各地的淺水域和古代巖層中都有發現。

  在發表于《天體生物學》雜志的一篇論文中,諾菲克詳述了在擁有37億歷史的火星吉萊斯皮湖出露層發現的沉積結構與地球上的微生物成因構造之間的驚人相似性原文qiwen.tv。火星上的沉積結構形狀不一,其中包括腐蝕殘余形、袋子形、圓頂形、卷形、小坑形、碎片形和裂縫形。在地球上,這種結構的尺寸從幾厘米到數千米。

  諾菲克指出火星上發現的這些結構并不是一個決定性證據,證明火星上曾出現生物活動。如果想獲得決定性證據,需要將一塊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進行顯微鏡分析。

  諾菲克說:“我要說的是,這只是我的一種假設,當前我掌握的證據就只有這些。我認為這樣的證據并不多原文qiwen.tv。”在諾菲克得出這一發現前,科學家就曾上演一項重大發現——探測到可能來自火星有機物的甲烷。

  火星是否出現過生物活動

  美國新墨西哥礦業技術學院的地球微生物學家佩內洛普-波斯頓表示:“繼最近有關火星上發現甲烷和有機物的報告之后,諾菲克的發現又為我們的這個鄰居可能的生命史拼圖增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拼塊。”諾菲克用了幾周時間對照片進行分析,繪制草圖并與地球上的類似結構相比較。照片顯示火星上的沉積結構與地球上的類似結構在形態上擁有驚人的相似性。

  地球上的微生物成因構造的分布和形態富于變化,具體取決于發現地點。不同環境下會形成不同形態的微生物成因構造,河流中生長的微生物墊形成的結構與季節性遭洪水侵襲的環境下形成的結構截然不同q.i.-.w.e.n.c.o.m。火星吉萊斯皮湖出露層發現的沉積結構與地球上類似環境下形成的結構擁有相同特征。

推薦閱讀:老美驚呆!中國研發“機械狗” 可打仗可挖礦

  在論文中,諾菲克闡述了火星沉積結構可能的形成過程。根據她的分析,碎片形、小坑形和裂縫形沉積結構可能是鹽、水或者風的侵蝕產物。

  她說:“如果火星上的這些結構并不是生物學活動的產物,但形態上與地球上的微生物成因構造擁有驚人相似性并且分布特征也與后者相同的話,無疑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巧合。”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270
本文標題:火星現微生物形成構造:證明曾有生命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