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霸主,它們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在當時地球的食物鏈中,處于絕對強勢的地位。這種優勢,足以讓恐龍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然而,在6500萬年前,這種盛極一時的生物,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永遠的滅絕了。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也成為生物進化史上的謎題,一系列的猜想也因此而生——其中平行世界說是最具有科幻色彩的說法。
猜想1:隕石撞擊說
隕石撞擊說在有關恐龍滅絕的猜想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隕石撞擊說認為,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公里,體積相當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小的小行星從天而降。它在地球上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地球產生了鋪天蓋地的灰塵,極地冰雪融化,植物毀滅。火山灰遮掩了太陽的光芒,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卷走并埋葬起來。
隕石撞擊說
在以后的數月乃至數年里,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云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氣候變冷,恐龍無法適應這強烈的環境變化,一個個死去,恐龍時代結束。
猜想2:氣候變遷說
除了隕石撞擊說,還有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身氣候的變化。這種觀點認為,在距今6500萬年前,曾分隔北冰洋與其它大洋的“堤岸”突然決口,北冰洋“外溢”的冷水形成海洋冷流,海水溫度迅速下降了大約20度。
大陸上空的空氣也因此變冷,水蒸氣含量迅速減少,陸地上普遍干旱。恐龍無法適應這種環境,尤其是雄性個體的生殖系統遭到嚴重損壞,導致恐龍無法繁殖后代,最終恐龍滅絕。
推薦閱讀:時空旅行不是夢:借助蟲洞或可實現
猜想3:大陸漂移說
地質學研究表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于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時期發生了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引起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最終導致恐龍滅絕。
大陸漂移說
猜想4:火山爆發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氣體大量噴出,造成了地球上急劇的溫室效應,使得植物死亡,與此同時,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恐龍和其他生物滅亡。
火山噴發還可能導致白堊紀末期降下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有害物質,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
本文標題:恐龍滅絕驚天猜想:集體進入平行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