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巖石圈“脫碳換骨”的秘密 地幔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儲庫”,封存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碳。通過大洋鉆探,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巖石圈“脫碳換骨”的秘密:南海地幔深部存在一種高度富碳的新型巖漿,可在巖石圈的作用下“脫...
誰說霧霾沒有用?麻省理工學生把他們做成黑色墨水 建筑大師、發明家、哲學家 Buckminster Fuller 先生說過:「污染物只是我們還沒有得以有效利用的資源,我們一直都忽視了它們,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的價值所在。」 Bucky 的這番話點醒了麻省...
兩科學巨匠歸來彰顯中國“人才磁場”效應 資料圖 幾天來,科學家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發熱議。撇開網絡上一些“口水”言論,我們更應該看到,兩位科學巨匠歸來,彰顯中國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增強...
麻省理工公布2017十大科技成果:刷臉支付熱能電池等上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麻省理工公布本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其中包括幫助癱瘓患者重新邁步、“刷臉”成為支付手段、人工智能逐步興起……這些科技成就與經濟、政治、醫...
中青報:院士身份對楊振寧只能是榮譽而非利益 2月21日,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發熱議。對楊、姚兩位先生的做法,各種議論均有,筆者不再贅述。筆者想談的是:學術界長期以來根據人才頭銜、身份進行學術評價,...
你們這樣說楊振寧,問過鄧稼先嗎 來源:補壹刀微信公眾號 對中國科學界來說,這無疑是令人振奮,也水到渠成的“頭條新聞”。楊振寧的大名自不必說,姚期智雖不為中國大眾所熟知,但他在計算機領域的江湖地位,內行人莫不敬仰。...
雪后街頭出現掃雪神器:“坦克加飛機發動機” 來源:中國青年網 2月21日,北京飄下了2017年的第一場春雪。遠在600多公里外的內蒙古包頭市也普降大雪。一組“包頭用坦克鏟雪”的圖片和視頻在朋友圈刷屏,一輛形似“坦克”的重型車在落滿積雪的...
楊振寧:父親直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曾放棄中國國籍 來源:華西都市報 21日,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報道引發熱議。據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介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教授已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
“對話”楊振寧、姚期智:我為什么放棄外國國籍?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孫琪)21日,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報道引發熱議。他們為什么選擇放棄外國國籍?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通過清華大學聯系到了楊振寧和姚期智。...
蓋茨:警惕基因工程造超級瘟疫 一年殺死數千萬人 來源:澎湃新聞網 下一場全球爆發的流行病可能由計算機屏幕前的恐怖分子策動。恐怖分子通過基因工程便能合成天花流感病毒,或是合成一種強傳染力且致命的流感病毒,殺死數千萬人。當地時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