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在三國時期,東吳政權可能是最來之不易的,這可能都要靠孫權的哥哥孫策為他建立了好的基礎。孫策被稱為是江東小霸王,還有人說他是小項羽,總之就是能打的象征。只可惜孫策英年早逝,只能把政權交給自己的弟弟孫權。這里就為大家介紹一個孫策發明的成語“同符合契”,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又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注引《吳歷》,時間是在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主人公是孫策。原文如下:

初策在江都時,張纮有母喪。策數詣纮,咨以世務......纮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遲,齊、晉并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無復回顧之憂。”

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處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初孫策在江都期間,張纮因母親病逝也留在江都。孫策多次前去拜訪張纮,向他請教天下局勢……張纮見孫策的豪言壯語都發自內心,言辭慷慨激昂,不禁被這個年僅十八歲的年輕人所打動,便向孫策表示:“從前周朝國運衰落,齊國和晉國奮發圖強,使得周朝重現昔日的輝煌。王室穩固后,各路諸侯各盡其職,天下也因此太平。

如今將軍您繼承了令尊的事業,又素有彪悍、驍勇的名望,如果投奔丹陽,在吳郡和會稽一帶招兵買馬,壯大力量,那么必將兼并荊州和揚州,實現報仇的愿望。之后將軍再據守長江,殲滅奸賊,輔佐王室,功勞等同于當年的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就不僅僅是成為朝廷外藩那樣簡單的事情。當今天下大亂,如果您大功告成,我一定與朋友一起渡江南下。”

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處介紹

孫策非常高興,對張纮說道:“我與您的見解完全相同,我們的友誼牢不可破。今天我就動身離去,我的母親和弟弟們都交給您,我孫策就不會再有后顧之憂了。”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孫策口中的“同符合契”,意為完全相同。這也是由孫策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處介紹

孫策在江都拜訪張纮之時,正值孫策的父親被荊州牧劉表所殺后不久,孫策一心想要為父親復仇,于是拜訪已剛剛年滿四十的淮泗名士張纮,像張纮提出了自己打算占據吳郡、會稽的打算。對于孫策這位十八歲的年輕人,張纮非常欣賞,不僅贊同孫策的戰略構想,同時也含蓄地提出一旦孫策起事,自己將全力協助。對此,孫策非常高興,便將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托付給張纮照料,自己則孤身一人前往壽春,并從此開始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689
本文標題: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