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馬踏飛燕其實是東漢出土的青銅器的名稱,但是關于這個正確的叫法一直都有爭議,前段時間更是說馬踏飛燕其實是一直被交錯的名字,正確的叫法應該叫馬超龍雀。那馬超龍雀和馬踏飛燕到底有什么區別呢?馬超龍雀其實也就是一匹馬的青銅像,不過是國寶級的文物,馬踏飛燕中的飛燕并不是燕子,因為這個銅像上并沒有燕子,所以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龍雀。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這兩種叫法,一起來看看吧。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要說起下面這件鑄像,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有所眼觀。 作為一件珍貴的文物,它存在于博物館里。作為聲名赫赫的中國旅游標志,它存在于各大火車站、旅游景點。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而作為背后傳說眾多的載體,它甚至存在于小學、中學課本。

它叫什么?

最近,這個看似最為基礎的問題,卻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馬踏飛燕是它傳播最廣的一個名字,但其實,當年官方文件確定的標準稱謂居然是“馬超龍雀”?

對此,網友們自然也分為了好幾派:

有人支持“馬踏飛燕”,認為已經習慣了這個稱呼,沒必要更改,而且這稱呼也更有意境。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也有人支持“馬超龍雀”,認為還是要尊重事實真相,文物的定名,不應該以哪個名字好聽,或者哪個名字傳播度更廣來決定。(最后一位朋友重點有點歪)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另外還有人認為,什么“馬踏飛燕”、“馬超龍雀”,都不正確,銅奔馬才是王道。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這三方觀點的爭執,從來不是近期才開始的。

自這件鑄像出土以來,對于它該如何定名的爭論就沒有停過。

1969年10月,它出土于甘肅武威雷臺一座已遭多次盜掘的東漢墓葬,馬的造型,昂首揚尾,三足騰空,頭微左顧,右后足踏一飛鳥。

后來的1978年,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件彩繪牛馬鳥紋漆扁壺,一側也畫有一匹奔馬和一只飛燕。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這件鑄像的造型,其實和彩繪牛馬鳥紋漆扁壺有異曲同工之處,都通過了對比的方式,反襯出駿馬奔馳的速度之快。但鑄像將“燕”安排在馬蹄下,使得畫面重心更為明確,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具創意的方式。

出土后,它便有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很多人說這名字來自于郭沫若,但就小編搜集資料所見,起碼有三種說法:

1、郭沫若說:1971年,郭沫若去蘭州參觀,將其定名為“馬踏飛燕”。這應該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

2、民間流傳說:經郭沫若先生鑒定,命名為“銅奔馬”,同時因其三足騰空,在后足踏在一只飛鳥的悲傷,又有人稱之為“馬踏飛燕”。

3、官方起名說:1970年6月該鑄像被調往甘肅省博物館作為出土珍貴文物收藏時,即以“馬踏飛燕”的名稱登記收藏入庫。

這三種說法孰對孰錯,由于未找到充足資料,小編在此不做評價,但沒有疑問的是,馬踏飛燕確實是它自出土后便有的名字。

但后來,學術界也漸漸有了爭議,而爭議的重點就在于:馬蹄下的鳥,真的是飛燕嗎?

“飛燕說”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最基本從外型上來講,燕尾應該是分叉的,而這件鑄像的馬蹄下的鳥尾卻呈楔形,那顯然不是燕子。

那么問題又來了,既然不是飛燕,又怎么能叫馬踏飛燕呢?

在1972年,甘博文《甘肅武威雷臺東漢墓清理簡報》中將其稱為“奔馬”、”銅奔馬“,但描述中依舊采用了“飛燕”的說法。“三足騰空,右后足蹄踏一飛燕,飛燕展翅回首,注目驚視。”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1974年,甘肅省博物館發表的《武威雷臺漢墓》中,也將其稱為“銅奔馬”,圖注部分又簡稱為“銅馬”。但描述中卻認為馬蹄下的鳥類更像是鷹——“右后足踏一飛鳥,飛鳥兩眼似鷹”。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在“馬踏飛燕”和“銅奔馬”這兩個名字打得火熱的時候,也有部分學者同時對這兩個定名提出了異議。

學者牛龍菲便認為,這兩個定名都沒有能揭示出這件文物深邃的精神內涵。

他根據西漢張衡《東京賦》中所載“天馬半漢,龍雀蟠蜿”等相關文獻資料,于1983年向“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大會暨一九八三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提交了《天馬半漢,龍雀蟠蜿——說武威雷臺出土之銅鑄天馬》的論文。論文中,認為它是“超越風神龍雀的行空天馬”。

簡而言之,“馬踏飛燕”的稱呼不夠準確,是因為馬非馬,燕非燕,而“銅奔馬”的稱呼不夠準確,則是因為名字中有馬無鳥,而且天馬其實并非在“奔跑”,而是接近于莊子逍遙的“神游”,因此即使是風神龍雀,也無法望其項背。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馬超龍雀”被定為我國旅游圖形標志》一文,把牛龍菲的觀點簡稱為“馬超龍雀”,從此,馬超龍雀的命名,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并且被收入了權威的《中國美術辭典》,釋文稱“后經考證,所謂飛燕并非燕子,乃古代傳說中的‘龍雀’,馬亦非凡馬,而是神馬,即‘天馬’”。

這篇文章,也成為日前“官方定名為馬超龍雀”的主要依據。

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但即便有《人民日報》帶頭,學術界對此的爭論還是沒有停歇。

后來,又有學者認為馬蹄下的應為“鷹”,這一論斷,主要是根據物種的外形來判斷。

比如我國著名的畜牧學家崔堉溪就曾列舉了“馬踏飛鷹說”的六項理由:

1、燕子體小,馬蹄踏上之后,露出的燕體部分不可能如此之多。

2、燕尾較短而分叉,鷹尾較長而尾端整齊。

3、鷹飛的速度在鳥中最快,“馬踏飛鷹”更能說明馬跑的高速度。

4、在甘肅河西一帶,鷹四季皆有,而燕罕見。

5、馬與鷹在古今常被人視為狩獵工具,獵鷹與獵馬常在一起,向同一方向飛奔,對同一獵物追捕,燕子很少有這類行為。

6、古今養鷹人多喜歡在鷹尾上部系一響鈴,鷹飛鈴響助興,“銅奔馬”模型,飛鳥尾巴上部果然有一個系鈴的孔眼。

關于這件鑄像稱謂混亂、無法達成統一的問題,其實已經存在數十年。

對此,有人認為,雜亂不已的稱謂不利于文化的精準傳播,也不能確切表達其中蘊含的中國旅游標志的意味,更有礙蘊含其內的歷史和美學價值的表現及深度挖掘。

也有人覺得無所謂,大家心里了解這其實都是指的同一件文物就可以了。 那么,你覺得它到底該叫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700
本文標題:馬踏飛燕說法為什么不對?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