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殺生之柄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這次為大家介紹一個成語叫殺生之柄,雖然這不是一個常用成語,但是放在古代還是非常出名的,這次就通過三國志里面的一篇故事幫助大家了解這個成語。這篇故事的主人公,在三國中并不是很出名,但是曾為曹操立下過不少功勞,而且還有能力自制軍隊。而且他還成功擊退過一次關羽,也是讓曹操刮目相看,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殺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殺生之柄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李通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名叫李通。原文如下:

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長趙儼收治,致之大辟。是時殺生之柄,決于牧守,通妻子號泣以請其命。通曰:“方與曹公戮力,義不以私廢公。”嘉儼執憲不阿,與為親交。太祖與袁紹相拒于官渡。紹遣使拜通征南將軍,劉表亦陰招之,通皆拒焉。通親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獨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從紹。”通按劍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而任使無方,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即斬紹使,送印綬詣太祖。又擊郡賊瞿恭、江宮、沈成等,皆破殘其眾,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

殺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殺生之柄典故出處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李通妻子的伯父犯了法,被郎陵縣長趙偐收監審判,最終被處以死刑。當時犯人的生死大權都掌握在州牧、郡守的手里。李通說:“我們正與曹公齊心合力,不能因私廢公。”他很贊賞趙偐秉公執法、不獻媚權貴的美德,與他成了至交。

官渡之戰期間袁紹派遣使者授予李通征南將軍的官職,劉表也想誘使李通背叛曹操,但都遭到李通的斷然拒絕。李通的親屬和部下流著眼淚對李通說:“如今您孤軍獨守,形勢危急。若沒有大軍前來支援,您將無立錐之地,還不如趁早投降袁紹。”

殺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殺生之柄典故出處介紹

李通手按劍柄斥責道:“曹公英明有韜略,一定能平定天下。袁紹的勢力雖然強大,但他不會用人,終究會變成曹操的手下敗將。我寧死也不會有二心。”說罷,李通殺死了袁紹的使者,將袁紹授予的官印送給了曹操,又去攻打郡中的強盜瞿恭、江宮、沈成等人,并將他們的首級獻給曹操。此戰過后,淮水、汝水一帶得到平定,李通也因此被封為都亭侯,升任汝南郡太守。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殺生之柄”,意為決定生死命運的大權。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韓非子定法》中的“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殺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殺生之柄典故出處介紹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李通。他本是荊州江夏郡的一名游俠,后來建立了一支私人武裝,并在獻帝建安年間投靠了曹操。曹操任命李通為振威中郎將,駐扎汝南郡一帶。后來官渡之戰爆發,袁紹和劉表爭相拉攏李通,都遭到了李通的斷然拒絕。不僅如此,李通還平定了汝南郡的叛亂,為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后方。

李通一生最為威風的事情出現在江陵之戰期間。當時孫劉聯盟圍攻曹仁鎮守的江陵。《三國志李通傳》載:“劉備與周瑜圍曹仁于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李通不僅在戰斗中擊敗了名將關羽,同時還打通了與江陵的通道,為后來曹仁的安全撤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704
本文標題:殺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殺生之柄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