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無方典故出處介紹 變化無方意思解讀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三國中前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就是官渡之戰了,曹操也正是因為取得了這場勝利才能統一北方。不過當時天下人都不怎么看好曹操,畢竟袁紹不管是兵力還是人才都比曹操要多,但是袁紹輕敵讓自己復出了慘痛的代價。其實之前就已經有人提醒袁紹曹操用兵變幻莫測不可輕敵,但袁紹怎么會把一個曹操放在眼里呢?這次講的成語變化無方也是出自這里,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變化無方典故出處介紹 變化無方意思解讀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袁紹傳》,發生時間是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時期,涉及的人物有三個:袁紹、田豐和曹操。先來看看原文: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

變化無方典故出處介紹 變化無方意思解讀

這段話的大意是這樣:當初袁紹率兵進軍官渡,田豐對袁紹說道:“曹操善于用兵,戰術變化不定,靈活多變,他的軍隊人數雖少,但千萬不能輕視,不如用持久戰的方式對付他。將軍您擁有的地盤山河險固,又擁有四州的民眾,對外結交英雄,對內休整農業、軍事,然后挑選精銳,出奇兵向防御空虛之地出擊,騷擾黃河以南地區。曹操救援右邊我們則攻擊他的左邊,他援救左邊我們就攻擊右邊,使其疲于奔命,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如此一來我們不用興師動眾對手已經疲憊不堪,用不了兩年曹操必將失敗。如今將軍放棄必勝之策,選擇用一場戰役來決定勝敗,萬一無法獲勝,后悔都來不及了!”

本文要說的成語就出自田豐話中的“變化無方”,意為變化不定,靈活多變。這句成語也是由田豐所首創。

變化無方典故出處介紹 變化無方意思解讀

田豐的這番話非常客觀。曹操自起兵以來,身經百戰,遭遇的兇險不少,但不僅能化險為夷,還是采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擊敗對手,在兗州對付張邈、陳宮是如此,在徐州對付呂布、劉備亦是如此。短短數年,曹操迅速成為中原地區僅次于袁紹的強大勢力,靠的就是戰場上的變化無方。

作為袁紹的謀士,田豐不僅看到了曹操的優勢,同時也找到了擊敗曹操的關鍵。正如他自己所言,分兵進攻,能打亂曹操的整體部署,同時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袁紹在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真的按照田豐的戰略戰術實施,曹操必敗無疑。

變化無方典故出處介紹 變化無方意思解讀

不過,戰爭的勝負并不僅僅依靠兵力的多寡,最重要的是主帥的領導能力和判斷能力。在這一點上,袁紹剛愎自用、好謀寡斷、目光短淺,豈是一代軍事家曹操的對手。結果袁紹不聽田豐的建議,在官渡與曹操展開戰略決戰。盡管兵力數倍于曹操,但最終還是輸在了曹操的“變化無方”上,從此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最終袁紹集團滅亡,曹操統一了中原。

最可悲的是,官渡之戰失敗后,袁紹不但沒有因戰前田豐的正確判斷而重用他,反倒認為自己的失敗會被田豐笑話,到時候自將顏面皆失,下令將田豐處死。單單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袁紹輸給曹操是必然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736
本文標題:變化無方典故出處介紹 變化無方意思解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