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難不顧什么意思?臨難不顧典故出處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曹彰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弟弟,但是他一直都不被曹操所欣賞,很早便推出了爭奪嗣子的機會,但是曹彰一直想要幫曹植爭去到這個機會,還差點引發了一次政變。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臨難不顧就是發生在曹彰身上的一件事。曹彰在小的時候就展現了自己相當將軍的理想,后再在戰場上也的確非常英勇無敵,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吧。

臨難不顧什么意思?臨難不顧典故出處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曹彰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曹操的兒子曹彰。原文如下: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數從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嘗抑之曰:“汝不念讀書慕圣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用,何足貴也!”課彰讀詩、書,彰謂左右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嘗問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為將。”太祖曰:“為將柰何?”對曰:“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太祖大笑。

臨難不顧什么意思?臨難不顧典故出處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輕時候就擅長騎馬射箭,氣力過人,曾徒手與猛獸搏斗,不懼危險。后來,曹操多次從軍征討,意氣風發,氣概昂揚。曹操曾告誡曹彰說:“你不不用心讀書學習圣人之道,卻偏偏喜歡騎馬擊劍,這不過是一介武夫的能耐罷了,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于是便逼著曹彰學習《詩經》和《尚書》的古代典籍。后來曹彰則對手下說:“大丈夫應該成為衛青、霍去病那樣的人,率領十萬兵馬馳騁沙漠,驅除戎狄,建功立業,博取功名,怎么能去做個博士呢?”

臨難不顧什么意思?臨難不顧典故出處

曹操曾經問兒子們的愛好,讓他么各自談談自己的理想。曹彰回答道:“我喜歡當將軍。”曹操問:“你怎么當將軍呢?”曹彰回答:“身披鎧甲,手持利刃,哪怕遇上危險也絕不退縮,做士兵們的榜樣,對有功者一定進行獎賞,對有過者一定要進行處罰。”曹操聽完哈哈大笑。

臨難不顧什么意思?臨難不顧典故出處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曹彰口中的“臨難不顧”,意為遇到危難也絕不退縮,形容沒有私心,十分英勇。這也是由曹彰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曹彰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年輕之時便以武勇獲得曹操的欣賞,留下了“臨難不顧”這句成語。此后,曹彰不僅遠征并州等地,與外族作戰,又與劉備集團有過交鋒,戰績彪炳。只可惜這位猛將沒有倒在兩軍陣前,卻死于哥哥曹丕的暗害。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864
本文標題:臨難不顧什么意思?臨難不顧典故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