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世沉浮什么意思?隨世沉浮典故出處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隨世沉浮是一個古人非常愛用的成語,意思是諷刺那些沒有節操的人。現代人好像也并不是太在意節操這件事...所以沒什么人用這個成語逐漸也就淡化了。那這次就跟大家介紹下隨世沉浮的典故和出處,畢竟節操這個東西還是很重要的,大家也是生活不易不然誰都不想放下這份尊嚴。背景是發生在三國時期,一起來看看當時發生了什么事吧。

隨世沉浮什么意思?隨世沉浮典故出處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時間大約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主人公分別為張飛、劉備、孫權和劉巴。原文如下:

輔吳將軍張昭嘗對孫權論巴褊厄,不當拒張飛太甚。權曰:“若令子初隨世沉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隨世沉浮什么意思?隨世沉浮典故出處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輔吳將軍張昭曾對孫權提及劉巴過于偏狹,拒絕張飛的好意實在有點欺人太甚。但孫權卻這樣回答道:“倘若讓劉子初(子初是劉巴的表字)也缺乏操守,隨俗俯仰,結交非人,又怎么會被稱為高士呢?”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孫權口中的“隨世沉浮”,意為缺乏操守,隨俗俯仰。這也是由孫權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隨世沉浮什么意思?隨世沉浮典故出處

張昭口中的“(劉巴)不當拒張飛太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個事件同樣見于《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據該傳記載:“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這顯然非常不給張飛面子。

為此,諸葛亮曾經對劉巴表示:“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這段話的意思也很明顯,張飛雖然是一介武夫,但畢竟是劉備的心腹愛將,你劉巴再清高,也應該識抬舉。可劉巴的回答更干脆,認為與張飛這樣的莽夫交談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隨世沉浮什么意思?隨世沉浮典故出處

此事后來被劉備獲悉,非常生氣,一度想借此機會狠狠教訓劉巴這個不識抬舉的家伙。但后來壯年一想,又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展現一下自己的愛才之心,于是便再度邀請劉巴加入自己的陣營,這才讓風波平息下去。

劉巴這么對待張飛究竟對不對呢?同樣是文人的張昭也覺得劉巴太過分了。不過,與劉備一樣身為領袖的孫權卻看得很透,認為像劉巴這樣的高士就應該這么做,否則反而會自跌身價,反而讓人瞧不起。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871
本文標題:隨世沉浮什么意思?隨世沉浮典故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