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是誰說的?人各有志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人各有志“這個成語我們每個人肯定都相當熟悉,但是你知道這個成語是誰說的么?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下“人各有志”的典故和出處,讓你徹底了解這個成語的來龍去脈。背景發生在三國時期,在我們印象里曹操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只要是他決定了的事情想方設法也一定要做到,但是這次曹操卻尊重了另一個人的遺愿,讓他選擇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一起來看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吧。

人各有志是誰說的?人各有志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管寧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名叫胡昭。原文如下:

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辭袁紹之命,遁還鄉里。太祖為司空丞相,頻加禮辟。昭往應命,既至,自陳一介野生,無軍國之用,歸誠求去。太祖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昭乃轉居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閭里敬而愛之。

人各有志是誰說的?人各有志典故出處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初胡昭避亂來到冀州居住,多次謝絕了袁紹的征召,后來逃回了家鄉。曹操擔任司空、丞相期間,曾多次以禮征召胡昭。胡昭前往應召,但卻多次向曹操表示,自己不過是一介在野的書生,沒有什么本事能為國家效力,并希望曹操能讓自己離開。曹操回答:“每個人的志向不同,做官或在野,各有志趣,我尊重你的志向,絕不勉強。”此后,胡昭便遷到了陸渾縣山中居住,親自耕作,樂于道義,以研習古代經典書籍自娛。鄉里人都非常尊敬他、熱愛他。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曹操口中的“人各有志”,意為人的志向各有不同。這也是由曹操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人各有志是誰說的?人各有志典故出處介紹

胡昭這個人物,是漢末的一位隱士,不但學問高深,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大家,他的隸書在當時堪稱一絕,與鐘繇并稱為“鐘胡”。不過,這位老夫子對做官并沒有多大的興趣,曾拒絕了袁紹的征召。即便后來曹操出面邀請,他也不過是給了曹操面子,前往許昌與曹操相見,但卻表示自己無心仕途,懇請曹操放他回家。于是,曹操便說出了“人各有志”這句成語,成全了胡昭。

人各有志是誰說的?人各有志典故出處介紹

不過,別看胡昭一生隱居相見,卻做過一件大事。據《三國志·管寧傳》記載,當年司馬懿尚未做官時,同郡人周生想謀害司馬懿,正是胡昭出面反復勸說,這才救下了司馬懿的性命。

除此之外,胡昭還有一件趣事,這個故事出現在《三國志·管寧傳》注引《高士傳》當中。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陸渾人孫狼殺死當地官吏,聚眾響應關羽。但孫狼等人作亂期間,曾向部眾下達了一道命令,禁止部下騷擾胡昭所住居的陸渾山一帶。當地百姓也因此免于戰火蹂躪。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899
本文標題:人各有志是誰說的?人各有志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