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當年進攻襄樊,水淹七軍還擒于禁斬龐德,一路勢不可擋。這時候徐晃站了出來,擋住了關羽勢如破竹的攻勢,還將關羽擊敗,不然關羽可能就要一舉拿下樊城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次勝利,關羽才始終不甘心想要扳回一城,時間上一拖,孫權背地里聯合曹操一起除掉了關羽。長驅徑入這個成語的背景故事就和關羽還有徐晃之間的戰役有關,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些,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徐晃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徐晃。原文如下:
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徐晃揚言將向圍頭屯發動進攻,卻秘密進攻四冢。關羽發現四冢即將被攻破,親自率步騎五千出戰。徐晃迅速發動進攻,關羽敗退。徐晃率部一路猛追,突破了敵軍的防御陣地并沖進了關羽的軍營。關羽大敗,有不少手下將士投沔水而亡。
曹操在戰后下令說:“敵軍營區防御工事多達十重,徐晃將軍沖進敵陣大獲全勝,攻克敵軍營壘,斬殺敵軍首級。我用兵三十多年,以及所聽說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都沒有人像徐晃將軍那樣進軍迅速而進展如此巨大的。匡況且樊城、襄陽被包圍,其難度超過了當年的莒縣、即墨。徐晃將軍的功績,也超過了孫吳和司馬穰苴。”徐晃獲勝返回摩陂時,曹操親自在軍營外七里處迎接,后以酒宴為徐晃慶功。曹操舉起酒杯勸酒,對徐晃表示:“能保全樊城和襄陽,都是將軍您的功勞。”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曹操口中的“長驅徑入”,意為進軍迅速而順利。這也是由曹操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襄樊之戰期間。關羽率部圍攻襄陽和樊城,曹操派出的于禁大軍被勸諫,襄陽和樊城的局勢愈發危急。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徐晃臨危受命,率部與關羽作戰。在戰斗的過程中,徐晃巧施良策,不僅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關羽,還解了襄陽、樊城之圍。徐晃在此役中展示的沖了沉著冷靜之外,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善于把握機會,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難怪就連曹操也對此自愧不如。至于到關羽,此戰的失利意味著圍攻樊城和襄陽圖謀的徹底失敗。
本文標題:長驅徑入什么意思?長驅徑入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