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被稱為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去世后接過了北伐大旗,勢必要完成諸葛亮遺愿。但到了后期,姜維同朝中多為大臣意見出現分歧,導致姜維不敢回到成都,只能自己開田屯兵。當姜維再次期間卻罷免了一位諸葛亮賞識的人物,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外寬內忌,便是跟姜維有關。其實當時能威脅到姜維的人并不多,到底是誰讓姜維內心感到不安呢?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楊戲傳》,時間是在蜀漢帝國中晚期,主人公是蜀漢大臣楊戲和姜維。原文如下: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也。少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并知名。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戲年二十余,從州書佐為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為平當,府辟為屬主簿。亮卒,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為治中從事史。琬以大將軍開府,又辟為東曹掾,遷南中郎參軍,副貳庲降都督,領建寧太守。以疾征還成都,拜護軍監軍,出領梓潼太守,入為射聲校尉,所在清約不煩。延熙二十年,隨大將軍姜維出軍至芒水。戲素心不服維,酒后言笑,每有傲弄之辭。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楊戲字文然,犍為郡武陽縣人,早年與巴西郡的程祁、巴郡的楊汰和蜀郡的張表一起聞名于世。楊戲非常推崇程祁,認為其才華當屬第一。諸葛亮對楊戲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非常賞識,將其從州書佐提拔為督軍從事,后來又讓他執掌刑獄。楊戲依法斷案,公平正直。此后,諸葛亮又將楊戲任命為丞相府主簿。
諸葛亮病逝后,楊戲被任命為尚書右選部郎,益州刺史蔣琬又將其晉升為治中從事史。后來蔣琬以大將軍開府,選拔屬官,楊戲又被任命為東曹掾,后晉升為南中郎參軍、副貳庲降都督、建寧太守等職。數年后,楊戲因為患病回到成都,拜為護軍監軍,后又任梓潼太守、射聲校尉。楊戲為官清廉,從不煩擾百姓。不過,楊戲對姜維向來不服氣,經常在酒后取笑和嘲弄姜維。姜維表面上寬容忍讓,內心卻非常忌恨。有一年姜維北伐回到成都后,有官吏受姜維的指使,借故罷免了楊戲。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外寬內忌”,意為表面寬容忍讓,內心非常忌恨。這句成語在《三國志?董二袁劉傳》中亦有出現,是作者陳壽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費祎被刺殺后,姜維開始掌握軍權,并連續數年發動北伐戰爭,此舉不到導致蜀漢國力的迅速下降,也使得不少朝臣對姜維的行徑非常不滿。文中所提到的楊戲便是其中的一位。他與張翼、廖化等人一樣,都看不起姜維。對此,姜維心懷怨恨,借機將楊戲罷免。從這一事件也可以看出,蜀漢帝國末期政局有多么的混亂,蜀漢的亡國自然也就難以避免了。
本文標題:外寬內忌什么意思?外寬內忌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